又以儒學知名,所著除《五代史補》,另有《荊湘近事》十卷、《貨泉錄》一卷(已上二書皆佚)、《零陵總記》十五卷(今僅存一卷)。《五代史補》,北宋陶岳著。五卷。採五代十國遺事,於大中祥符五年(1012)成書。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謂記載一百零七事,按今本載後梁二十一事,後唐、後...[书籍]
◎阿文勤公吾乡伊墨卿太守秉绶在刑部日,以宽恕称。有后进请教者,必举阿文成公故事告之。当文成公末贵时,其父阿文勤公克敦方燕居。文成侍立,文勤仰而若有思,忽顾文成曰:"朝延一旦用汝为刑官治狱,宜何如?"文成谢未习,公曰:"固也,姑言其意。"文成曰:"行法必当其罪,罪一分,与一分法,罪十分,...[书籍]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则能补陈书之阙,因而被誉之为“稀世之珍”。书成,并由北京大学周一良、王永兴教授审阅。《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书籍]
本書計四十八目,依次為歸化、社師、開圳、耕田、插秧、刈禾、瞭望、收倉、春米、織布、製酒、築基、乘屋、送花、口琴、議昏、沐兒、乳兒、穿耳、箍腹、文身、鑿齒、戲毬、鼻簫、射魚、種竽、斫木、抽藤、獵禽、服牛、完餉、公廨、採實、會飲、番戲、渡溪、遊車、艋舺、鞦韆、浴川、淘金、藤橋、讓路、...[书籍]
《隋書·隋書志》三《子部·雜家》:「仲長子《昌言》十二卷,《錄》一卷。漢尚書郎仲長統撰。」《舊唐書·經籍志》下作十卷。《新唐書·藝文志》三移入儒家,亦十卷。《崇文總目》列雜家,作三卷,曰:「漢仲長統撰。按本傳,統論說古今及時俗行事,著論名《昌言》,凡三十四篇,十餘萬言。隋...[书籍]
北京梨园金石文字録●目录《北京梨园金石文字録》序《北平梨园金石文字録》题辞北京梨园金石文字録梨园馆碑记在右安门内陶然亭,今已磨毁。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在崇文门外精忠庙重修喜神殿碑序崇文门外精忠庙重修安庆义园关帝庙碑记在崇文门外四眼井戏子坟春台班义园记...[书籍]
千家詩卷一五言絕句春眠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聞說梅花草何如此地春送郭司倉王禹偁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洛陽道儲光羲大道直如髮春來佳氣多五陵貴公子雙雙嗚玉珂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书籍]
《書錄解題》、郡齋《讀書志》俱載李格非撰,惟毛晉《津逮祕書》題曰“華州李廌”。考邵博《聞見後録》第十七巻内,全載此書,不遺一字,實標“格非”之名,同時之人不應有誤。知“毛晉之誤題”審矣。王士禎《居易録》記是書前有“紹興中,張琰徳和序,首曰『山東李文叔』”云云。此本亦佚之。...[书籍]
本書(一冊一○六面六三、六○○字)一名「節令」,不著撰人;今據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所藏抄本排印。按安平縣始設於清光緒十三年臺灣建省之時,由原臺灣縣改稱,為臺南府附郭之邑。本書既稱「雜記」,自無系統;書上目錄,亦係今加。篇目計分「節令」、「風俗」……「臺灣海防廳沿革」...[书籍]
此外,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藏有「紀莊大田之亂」抄本一卷,不著撰人;文中字句大多與本書相類,但亦有若干月日與地名不同,不無參考價值。此編今附錄於第三一種「臺案彙錄甲集」卷末,可資參閱。[书籍]
本书135卷,除《诗经》、《楚辞》外,凡先秦魏晋南北朝各代的诗歌谣谚概予收录,详注出处及版本异文,每位诗作者前均列小传,是研究中国诗歌史的重要参考书。裒集先秦、汉、魏、六朝诗歌的总集,明代有冯惟讷的《诗纪》,近代有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前者失之芜杂,真伪不辨...[书籍]
無不採錄。雖雅俗並陳。巨細畢舉。然類聚條分。雜而不越。於稽其意。無非擴問學。釋疑惑。維世教。以昭勸戒。有風人之義焉。且考據詳明。蘊蓄該博。議論之亹亹有度。其究心良亦勤矣。詎不足以輔翼經史。訂證事理耶。吾聞生篤志好古。遇奇書異帙。輒購求之。至傾貲罔恡。故學富而家日貧。幽憂抑...[书籍]
十年五且,督辦臺灣防務大臣劉銘傳至,自行經理臺北,而以臺南委璈。由於彼此不協,迄銘傳任巡撫,即檄撤任,並加嚴劾;十一年六月,奉旨革職拏問。後刑部奏請擬斬監候,改流黑龍江;卒以病死。嘗集在臺公牘,楫為「巡臺退思錄」;於清季臺灣庶政、洋務、海防諸要務,保存資料甚富。全...[书籍]
太公曰:「禮者,明長幼、別貴賤,所以象德□〔也〕。義者,所以輔正治也。故皆未足以大利人也。」文王曰:「為國而不用禮義,可乎?」太公曰:「不可。失禮義者,治國之粉澤也。雖然,非所以定天下而強國富人也。君無以別賢能,故以禮義明之。」文王曰:「禮義為國者何如?」太公曰:...[书籍]
此書宋時或稱《東坡手澤》,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一即著錄《東坡手澤》三卷,並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謂《志林》也。」《四庫全書總目》以為「蓋軾隨手所記,本非著作,亦無書名。其後人裒而錄之,命曰《手澤》;而刊軾集者不欲以父書目之,故題曰《志林》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