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清陈修园小引童子入学,塾师先授以《三字经》,欲其便诵也,识途也。学医之始,未定先授何书,如大海茫茫,错认半字罗经,便入牛鬼蛇神之域,余所以有《三字经》之刻也。前曾托名叶天士,取时俗所推崇者,以投时好。然书中之奥旨,悉本圣经,经明而专家之伎可废。谢退谷于注...[书籍]
医门补要清赵濂自序一业医者多矣,而医书尤多,大都繁征博引,专执一偏,尊信太深,误人匪浅。又或胪列方症,论绪弗详,用以治人,率皆不验,比比者更未易屈指数。盖书多而无补生人之用,即谓之无书焉可也。忆余自侍皇太后疾,辞都门,由海上归故里,过京口,...[书籍]
一、《伤寒论》的内容《伤寒论》是东汉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伤寒病证的部分。《伤寒杂病论》原16卷,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该书至魏晋时已有散失,经王叔和收集整理始得存世,后在流传过程中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北宋时期,政府...[书籍]
全生指迷方宋王贶公元960-1279年内容简介:《全生指迷方》,医方著作。又名《济世全生指迷方》。三卷。宋·王贶撰于12世纪初。明代以后原书失传。今本四卷,系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后改编而成者。卷一为诊脉法;卷二-四为寒证、热证、风湿、疟疾...[书籍]
朝廷都非常重视医药事业,君相以爱民为务,官设惠济局,以医药施舍贫民。在士大夫中,留心方书,且校正、编撰医书者很多,成为一时风尚,洪遵即为代表人物之一。[书籍]
卷一总术四诊八纲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理论、法则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卷二阐述《伤寒论》的理论和证治;卷三-五分述内、外、妇产、五官等科主要病证的辨证论治,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全书语言精练,分类清楚,论述简要,选...[书籍]
作者采集历代医家的医学论述、各科临证证治以及医案等加以分类编纂而为此书。卷一医学总论,论述阴阳、脏腑、诊法等;卷二-三介绍伤寒、瘟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症;卷四医案、十四经脉图及经穴歌、程钟龄医门八法等。...[书籍]
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分述春温、风温、温毒、伤风、泄泻、痢疾、中暑、疟疾、湿温、秋燥、咳嗽、伤寒、冬温等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病理...[书籍]
博济方宋王衮提要博济方五卷,宋王衮撰。衮,太原人。其仕履未详,惟郎简原序,称其尝为钱塘酒官而已。此书诸家书目皆着于录,惟宋史艺文志,陈振孙书录解题,俱作三卷,晁公武读书志,作五卷。稍有不同,盖三五字形相近,传写者有一讹也,公武又称,衮于庆历间,因官滑台,暇日出家藏...[书籍]
《叶选医衡》选集历代医家论病、论脉、论治著作70余篇,大多简明,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代、不同医家的医学学术特点。[书籍]
《医宗己任编》分八卷,卷一至卷三为“四明心法”,概述高氏诊法、脉义、方论、药论,类述各类各种症候的辨治方法,皆出自高氏临床经验,多独到之见。卷四为“四明医案”,为高氏所治28则疑难症的临床记录,皆有独到见解。卷五“东庄医案”为...[书籍]
医者以伤寒治法无效,枉死颇多。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对瘟疫病因和传染途径的认识,较之前人有较大突破。吴氏参考古今医案,创造了一些较有实用价值的治法。书中详论温疫病因、初起、传变诸症及治法等内容。是在《...[书籍]
本书论述33种常见内科杂病的证治,综合历代名著名医家的卓越见解,融会其学术经验,结合作者个人临床心得,有论有方,切于临床实用。[书籍]
《医学读书记》是尤怡读书证治心得杂记。全书共分86个标题,涉及中医基础、诊断、辨证、治法、方药、病证、针灸、五运六气、医籍校勘正误析疑以及医家述评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读书与临床的心得笔记,书中所载不乏精微切要之论,对后学者当有...[书籍]
医学从众录清陈修园魏序余素不解医,读刀圭书辄不能终卷,非忽之也,以其为道精深密微,非浅人所可意窥,非躁心所可尝试。又自度聪明才力皆有所不暇给,计惟节之于起居食饮之常,谨之于四时六气之辨,于以闲嗜欲、颐情志、顺性命,以托赋于天。至谈医则不敢知,诚重之也,诚难...[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