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论
《乐论》阮藉刘子问曰: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夫礼者,男女之所以别,父子之所以成,君臣之所以立,百姓之所以平也。为政之具,靡先于此。故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也。夫金石丝竹钟鼓管弦之音,干戚羽旄进退俯仰之容,有之无益于政,无之何损于化。而曰移风易俗,...[书籍]
《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八卷五十八则,题秦淮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秦淮墨客纪振伦,字春华,江宁人。还编过续英烈传,及传奇葵花记、三桂记、七胜记、《陶真选粹乐府红珊瑚集》等。[书籍]
旭、素尽出此流,盖其天资近者,学之易得门户。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尝观《石鼓文》,爱其古质,物象形势有遗思焉。及得《原叔鼎器铭》,又知古之篆文,或多或省或移之左右上下,唯其意之所欲,然亦有工拙。秦汉以来,裁得一体,故古文所...[书籍]
〖一〗宋兴,统一天下,民用宁,政用乂,文教用兴,盖于是而益以知天命矣。天曰难谌,匪徒人之不可狃也,天无可狃之故常也;命曰不易,匪徒人之不易承也,天之因化推移,斟酌而曲成以制命,人无可代其工,而相佑者特勤也。帝王之受命,其上以德,商、周是已;...[书籍]
此人物演义所以从理则理,从趣则趣,无泥之理而趣乖,泥之趣而理阻也。上哲之流读之为理,故理行而趣不死;中智之人目之为趣,故趣减而理不灵。趣艰粟飞也哉。庚辰秋仲磊道人撰于西子湖之萍席[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天经或问天文算法类【推步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天经或问四卷国朝游艺撰艺字子六建宁人是书凡前后二集此其前集也凡天地之象日月星之行薄蚀朒朓之故与风云雷电雨露霜雾虹霓之属皆设为问答一一阐其所以然颇为明晢至于占验之术则悉屏不言尤为深识昔班固...[书籍]
今改名曰「演義」,以其類「小說」故。蓋所以重為編印者,非謂此書可作史料之用,只在反映當年臺灣民氣之憤激而已。[书籍]
曹丕的《典论》是一部有关政治、文化的论著,全书大概在宋代亡佚,今仅存《白叙》、《论文》两篇较为完整。《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出现的一篇文学专论,也是汉魏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它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作家的个性与...[书籍]
徐干散文,主要就是《中论》一书。此书写作主旨是:「常欲损世之有余、益俗之不足,见辞人美丽之文并时而作,曾无阐弘大义、敷散道教、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故废诗、赋、颂、铭、贊之文,着,中论、之书二十二篇。」(《中论》序)。今存辑本份上、下两卷,上卷十篇...[书籍]
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为司职吏,畜蕃息。适周,问礼于老子,既反,而弟子益进。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子年三十五,而昭公...[书籍]
杨家府演义《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八卷五十八则,题秦淮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秦淮墨客纪振伦,字春华,江宁人。还编过续英烈传,及传奇葵花记、三桂记、七胜记、《陶真选粹乐府红珊瑚集》等。尝读将传,三代尚矣。秦汉来,其间负百战之勇,以驱戎马于疆场,请长缨于阙下者,...[书籍]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书籍]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宋钅开尹文的“心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书籍]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明熊大木序姓氏唐臣纪第一卷第一节诸将佐具陈智略李世民倡义起兵第二节陈孝意拒城死节高君雅谋泄被诛第三节廖元赚取西河郡世民罪斩高德儒第四节唐李渊登坛誓众宋老生拒邑坚兵第五节严道宗谋说薛举常仲兴兵败昌松第六节大有义说陈叔达李密书招徐洪客第七节李密拥众寇东都季珣死...[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八论孟集注考证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论语集注考证十卷孟子集注考证七卷宋金履祥撰后有自跋谓古书之有注者必有防论孟考证即集注之疏以有纂疏故不名疏而文义之详明者亦不敢赘但用经典释文之例表其疑难者疏之其书于朱子未定之说但折衷归一于事迹典故辨订尤多葢...[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