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记
彝兴当五代之际,为中书令,封西平王。周世宗时,加太保。恭帝加太傅。宋兴,加太尉。太原刘承钧诱代北诸部,来寇麟州,彝兴遣将御之,承钧去。彝兴贡战马,太祖命玉工琢带赐之,问其使腰围大小。使言彝兴腰围洪大,如合抱之木。太祖曰:“汝帅真福人也。”卒,追封夏王。子克睿立,即以为定难...[书籍]
光绪八年壬午春三月,我东方属土朝鲜国始与阿美利加合众国立约通商,其国之政府以不谙外交,愿得中国大员莅盟,于是合肥傅相请于朝,以建忠行。北洋水师统领丁禹亭军门因巡洋之役,率兵舶三艘,曰威远、曰扬威、曰镇海,将偕至烟台,会同美国全权大臣薛孚尔驶赴朝鲜议约。十四日,余先自析津起...[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一东宫备览儒家类提要(臣)等谨案东宫备览六卷宋陈谟撰谟字中行泉州永春人庆元二年进士嘉泰二年除秘书省正字三年兼国史院编修开禧三年又兼实録院检讨官嘉定二年除校书郎仍兼检讨其厯官始末见于馆阁续録中是书乃其为正字时所上取经史旧文有闗于训储者彚成一编凡分二十...[书籍]
《史记》汉·史马迁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书籍]
读书堂西征随笔,清汪景祺著。二卷,雍正二年成书,多记时事,间及古史。这里分之为七卷,以便阅读。西征随笔作者:清·汪景祺,汪景祺(1672-1726),原名日祺。字无己,号星塘,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三年举人,雍正二年游陕西,居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幕中,著《西$##...[书籍]
他是东晋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干宝少年时期就勤学博记,多才卓识,很受东晋元帝司马睿的欣赏,被召为佐著作郎,赐为关内侯爵位。曾任山阴县令、始安太守。后经王导再次建议,元帝把干宝调回朝廷,任司徒左长史,记录朝廷言行...[书籍]
☆念奴娇吴东清胜,是吴山苍翠,吴江澄渌。灵秀钟人文物盛,历历皆非凡俗。而况君家,风流遗世,犹寄山阴曲。继承才业,算来真是名族。聊恁驻节重湖,惠歌仁咏,蔼丰年图录。行看登庸归去后,谁展高才相续。寿日称觞,一杯千岁,应见蟠桃熟。祝君难老,为君还更再祝。☆感皇恩(广东与...[书籍]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周历史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周五百多年间列国争霸称雄的事迹。全书以古代著名史籍《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记》作为基本叙写依据,把曲折动人而又纷繁复杂的东周历史很有条理地贯穿起来,在语...[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一东溪日谈録儒家类提要臣等谨案东溪日谈録十八卷明周琦撰琦字廷玺马平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琦之学出自河东薛瑄是编记所心得分十三类凡性道谈二卷理气谈一卷祭祀谈二卷学术谈一卷出处谈一卷物理谈一卷经传谈三卷著述谈一...[书籍]
外此如孙甫之《唐史记》,赵瞻之《唐春秋》,陈彭年之《唐纪》,袁枢之《唐史纪事本末》,或百卷数十卷不等,即终日埋案披览不辍,恐亦未能悉诵也。后生小子,学识有限,欲取唐史而尽读之,匪惟不暇,抑病未能,乃转而采诸坊间诸旧小说,如所谓《隋唐演义》《说唐全传》《薛家将》《征...[书籍]
王芗斋谈拳学要义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名重南北,素为全国武术家所推许,最近卜居京门,为观摩拳术起见,特订每星期日下午一时至六时,在大羊宜宾胡同一号招待各界,藉以与拳学名家交换意见,使我国尚武精神日益发扬光大,意至善也。昨日记者走访王氏,与作下列之问答。问:王先生...[书籍]
仁学[民国]谭嗣同自叙"仁"从二从人,相偶之义也。"元"从二从儿,"儿"古人字,是亦"仁"也。"〈无〉",许说通"元"为"〈无〉",是"〈无〉"亦从二从人,亦"仁"也。故言仁者不可知元,而功用可极于〈无〉。能为仁之元神于〈无〉者有三:曰佛,曰孔,曰耶。佛能统孔、耶,而孔与耶仁同,所以仁不同。...[书籍]
幼学分年课程《礼·内则》:“六年教数与方名,”七年教有别,八年教让,九年教数日,十年学书计、幼仪,肄简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成童学射御。古圣人幼学法程,其次第秩然,本末兼具如此。其所望于子弟者,知为人之道,有适世用而己。今之教幼学者...[书籍]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开始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书籍]
词律校勘记(清)杜文澜撰『词律校勘记』上册咸丰十一年序刊本词学始于唐,盛于宋,更唱迭和,有一定不移之律,亦有通行共习之书。南宋时,修内司所刊《乐府混成集》,巨帙百余;周艹窗《齐东野语》称其「古今歌词之谱,靡不备具」;而有谱无词者,实居其半。故当日填...[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