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儆(一六〇九—一六六九?),字敬人。番禺人。族姓陈,原名虬起,字智藏。诸生。明桂王永历十二年(一六五八)始薙落受具于雷峰。后居丹霞,因病辞归雷峰,未几坐蜕。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人物]
今覞(一六一九—一六七八),字石鉴。新会人。本姓杨,名大进,字翰序。鼎革后遂谢诸生,明桂王永历十四年(一六六〇)落发雷峰,为天然第二法嗣。著有《石鉴集》、《直林堂全集》。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人物]
今辩(一六三八—一六九七),字乐说。番禺人。俗姓麦。明桂王永历十四年(一六六〇)雷峰受具,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主海云、海幢两山。三十六年(一六九七)示寂长庆。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人物]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人物]
今离(?--一六七三),字即觉。新会人。俗姓黄,原名尚源。诸生。明桂王永历二年(一六四八)从天然禅师受具,居雷峰。顷充华首、栖贤监院,再领雷峰监院。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示寂庐山。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人物]
今白,字大牛。番禺人。俗姓谢,原名淩霄。诸生。明桂王永历七年(一六五三),皈天然禅师薙染登具。十年,值雷峰建置梵刹,工用不赀,白发愿行募,沿门持钵十馀载,丛林规制次第具举。一夕行乞,即次端坐而逝。事见清宣统《番禺县续志》卷二七。[人物]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东莞人。俗姓温。弱冠出世,习毗尼于鼎湖。闻天然禅师倡道雷峰,徒步归之。禅师一见知为法器,许以入室。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与澹归禅师同日付嘱。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云。未几示寂。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人物]
今摄(一六一八—一六八六),字广慈。番禺人。俗姓崔。参天然,即披缁依三十年。居侍寮最久,后充雷峰监院诸职。清圣祖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离乱中入净成侍天然。十九年(一六八〇)付法偈,越六年示寂。著有《巢云遗稿》。事见清宣统《番禺县续志》卷二七。[人物]
高士奇高士奇(1645-1740),字澹人,号江村。清代著名学者。浙江余姚樟树乡高家村(今匡堰镇高家村)人。家贫,在朝廷以打杂为生,后在詹事府做记录官。康熙八年入太学,得以初觐康熙,皇上喜其一手“王字”,好其理学文章,钦赐拨取,记名翰林院供奉。高士奇$...[人物]
今回,字更涉。东莞人。侍郎王应华仲子,原名鸿暹,字方之。诸生。其父与天然禅师为法喜之交,回少闻道妙。清圣祖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在雷峰落发受具,执侍左右,随师住丹霞,寻升记室。一日过溪,褰裳就涉,至中流遇江水暴涨,漂没巉石之下。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人物]
今印,字海发。顺德人。族姓梁,原名琼,字之佩,更名海发。诸生。明桂王永历十一年(一六五七)皈天然落发受具。明桂王永历十二年(一六五八)随师还粤,顷复返庐山掌记室。天然老人遣参诸方。至楚黄见天章和尚,一语遂契,付以大法,命居西堂。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人物]
蒋之奇,宋仁宗天圣九年-宋徽宗崇宁三年(1031-1104),常州宜兴人,字颖叔。擢进士第,中《春秋三传》科,官太常博士。英宗擢检查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绍圣中,召为中书舍人,改知开封府,进龙图阁直学士,百翰林学士兼侍读。徽宗立,拜同知枢密院。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ldquo...[人物]
有《资治文字》百卷,毛奇龄称为古今巨观。[人物]
(?—1374)元明间湖广蒲圻人,字杞山。元末隐居蒲山。朱元璋下武昌,聘授平江学正,累迁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受命侍太子读书,授诸王经。迁国子祭酒。以老乞归。五年,以荐出知苏州府,尽改前守苛政。旋以改张士诚废宫(即元府治旧址)为府治,触太祖怒,与名士高启同时被杀。有《蒲山牧唱》、《蒲...[人物]
(?—1776)清满洲正白旗人,字伯容,号补亭,索绰络氏。乾隆二年进士,授编修。以文章受知于帝。多次典贡举。累迁至礼部尚书。后以事左迁革去顶戴,仍在阿哥书房行走。四十一年卒,加都御史衔。有《补亭诗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