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1903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校学习军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回国,任云南腾越巡防营管带。1907年夏,因策划武装起义未成,身份暴露,即经缅甸逃往日本,成立云南独立协会。1908年河口起义时,他回国响应,甫抵香港,即知起义失败。随即转往缅甸的仰光创办...[人物]
杨敬述,唐朝诗人,有作品《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人物]
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20余年,从者甚众,世称夏峰先生。顺治元年(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廷屡召不仕,人称孙征君。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孙奇逢一生著述颇丰,他的学术著作主要有:《理学宗传》、《圣学录》、《北学编》、《洛学编》、《...[人物]
宣宗大中中,累官至蜀州刺史,转绵州刺史,代于兴宗。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三。大中中,于兴宗以御史中丞为绵州刺史,作《夏杪登越王楼临涪江望雪山寄朝中知友诗》。璐与李汶儒、李朋诸人均赋诗酬和。《全唐诗》存诗1首。[人物]
俗姓梁,原名国桢,字友夏。诸生。世乱隐居于乡。清圣祖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受具,未几充雷峰下院主。后坐蜕山中。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人物]
刘昫(公元887——946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属河北雄县)人,五代时期历史学家,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受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人物]
马君武(1881年7月17日-1940年8月1日),原名道凝,又名同,后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桂林。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1902年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与...[人物]
宋代官员,诗人。姚涣世家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隋代开皇年中,姚涣先祖姚景彻,以征讨平泸夷战争,立战功被任命为普州刺史。姚景彻去世后,其子孙后代定居普州。[人物]
熙宁年间,他被韩琦荐为国子监,后任安抚司机宜文字,其后任定州知府,颇有治绩。哲宗即位,岩叟擢监察御史。他提出,社稷安危的关键是从谏用贤,“不可因小利而失民心”。主张治天下应以爱民为本,对欺压百姓的要给予严惩。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对江西盐官及酷吏因欺压百姓...[人物]
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受古文学于王瑗仲、钱仲联,又问词于夏吷庵、龙榆生、夏瞿禅,长期从事教学及古籍整理工作。与夏承焘合著《域外词选》,有《词韵简编》、《日本三家词笺注》、《阳春白雪笺》、《清闺秀词选》、《飞霞山民词稿》。[人物]
(1615—1690后)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字珍示,号诚斋。张溥、夏允彝弟子。入清,康照三年成进士,官内阁中书,荐修《大清会典》。擢礼部主事,官至御史。工诗,为王士禛诗弟子。有《诚斋诗文集》等。[人物]
丁丑三伏,伊只同词客朱林修结夏北固,示《涓亭集》,仿佛无已。[人物]
袭祖爵大夏男。文辞华美,下笔立成。举秀才。文宣帝天保末,出为筑长城子使。自负其才,好臧否人物,众共嫉之。后颇折节。历太子舍人、司徒记室,卒官。[人物]
字夏若,无锡人。有《松鹤词》一卷、《巫山十二峰词》一卷。[人物]
陈维嵋子,过继于维崧,字求夏。诸生。工词,有《爨馀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