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代诗人、首辅。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中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二进士及第,被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等多年,其间主持修成《穆宗实录》《世庙实录》。曾为翰林院庶吉士编纂教材,多次主持乡试、会试,有“馆阁之司南”之...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明代思想家、学者,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有《仙佛奇踪》四卷,《四库总目》多记佛老二家故事,由此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沈明臣(1518~1596年),字嘉则,别号句章山人,晚号栎社长,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明朝诗人,内阁首辅沈一贯叔父。平生作诗七千余首,与王叔承、王稚登同称为万历年间三大“布衣诗人”。明臣著有《丰对楼诗选》四十三卷、《越草》一卷。另著有《荆溪唱和诗》《吴越...
郭明振,顺天人,光宗孝元皇后郭氏兄。天启元年(1621年)闰二月丙戌封博平伯。明朝外戚
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1589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历任湖广提学副使、福建提学副使、河南参政,因病辞职。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继位,授太常少卿、国子司业,参修《明神宗实录》。天启五年(1625年),...
褒姒(bāosì),《史记》作襃姒,《列女传》作褎姒,生卒年不详,姒姓,褒国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褒姒生性不爱笑,周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
马明卿,字玉台,贵州贵阳人。南明弘光朝首辅马士英之父。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二十四年(1596)任陕西华阴县令,二十九年(1601)丁父忧回籍,三十年(1602)任四川雅州知州,后擢升晋宁太守,享年八十六。明朝官吏
著有《萧林初集》八卷、《读易绪言》二卷、《庄子绪言》,纂有《熹庙邑乘》,另有《梅道人遗墨》两卷,辑录吴镇的题诗、词、跋等百余首,后为浙江鲍士恭家所藏,收录于《四库全书》。崇祯元年(1628)刊印魏学洢《魏子敬遗集》八卷。钱士晋次子
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今属安徽桐城)人,明朝晚期名臣、水利专家、“东林六君子”之一。左光斗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授中书舍人,迁浙江道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出理屯田,兴水利。泰昌元年(1620年),时光宗崩,李选侍据乾清宫,左光斗与杨涟协同排斥阉党。天启...
明末清初江南无锡人,字仲通。明诸生。曾在东林听高攀龙讲学。明亡后,从事著述讲学。失明后,令人读《左传》,有《春秋法鉴录》。[人物]
明朝中期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吴宽为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曾侍奉太子朱祐樘(明孝宗)读书九年,晋升为右春坊右谕德。孝宗即位,调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读,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弘治四年(1491年),进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
元明间僧。江西乐平人,字用章,号懒庵。幼年出家。元末主持钱塘净慈寺。入明,移寓钟山卒。有《泊川文集》、《五会语录》。[人物]
明熹宗天启间诸生。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九。[人物]
明代宗景泰间诸生。事见民国张其淦编《东莞诗录》卷七。[人物]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曾孙,中国明代诗人、书法家、大臣。文震孟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于乡试。天启二年(1622年),中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后上书《勤政讲学疏》,忤魏忠贤,杖八十,被贬秩调外。后辞归,苏州爆发周顺昌案,与陈仁锡目为东林党。天启六年冬(16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