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睡,吃在第一位,看来任你是谁都是免不了“俗”的,我想,作诗也是一样吧。作诗不可无俗心,成诗不可多俗气;源于俗而不流于俗,起于俗而不随于俗。所谓的“超凡脱俗”,有“凡”才可以去超,脱俗后方可称雅。直叙生活则近俗,高于生活则近雅,脱离生活则近虚,藐视生...
殷璠《河岳英灵集》选录开元、天宝时自常建至阎防等24人诗,共234首,但今本实数为228首。此书以“清词丽句”为旨,序称选录150人诗300首。其中有《全唐诗》中未收作品24首,且所收作品与今本字句颇有异同,所署作者姓名亦有不同。傅璇琮先生增选计4种。陈尚君先生认为...
因此,送别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主题。这一类诗歌可以追溯至《诗经》和楚辞。“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送别这一主题在诗人手中,其艺术化的表现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俨然已经没有了儿...
对全诗有如此妙用的字,古人称之为“字眼”,赞其画龙点睛之功。后宋人在评论唐诗时,始用“诗眼”一说,认为:一首好诗必有佳句,而佳句之中必有奇字为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护”“送”两字为此两句诗之诗...
其苍浑劲健、清婉柔美的诗风,也代表了他全部诗作的审美特征。中唐诗人杨巨源,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杨巨源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
较之以往的中国山水诗研究著作,《灵境》的创新之处,约有五端。其一,尊重史实,立论新稳《灵境》中许多新人耳目的见解,都是建立在对山水诗史客观而理智的逻辑描述基础之上的,摈弃了浮根之淡。而这多元灵活写法的组合,说到底是为了凸显中国古代山水诗丰富多彩的历...
治唐诗者排斥宋调,治宋调者却始终以唐诗作为参照和评价标准。如何打破研究的僵局是目前唐宋文学研究者所面临的困惑。(3)许著将唐宋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唐音宋调在显著的区别背后仍有其相通相融的特性。作为宏观的断代文学史,许著在建构唐宋#$$...
由此,当时人(晚唐)称杜诗为诗史。其倡导诗缘情的观点是很明显的。唐诗传播有一特殊现象,就是唐人已经开始自选唐诗,并有明确的选诗标准。并将7首诗置于此集之首,可见对杜诗的重视。则其不选杜诗,并非有意排斥。唐代绝大...
古人论诗,便有“诗眼”之说。范温的诗话干脆以“诗眼”为名,题作《潜溪诗眼》。古人所谓“诗眼”,有的是指诗中最精妙的字。古人作诗,每每讲究“炼字”,或炼动词,或炼形容词,等等,以求炼出“诗眼”。诗的巧妙...
李邕《久别帖》李邕简介│李思训碑│岳麓寺碑│法华寺│端州石室记│久别帖│灵岩寺颂并序碑│出师表李邕《久别帖》(宋拓)。释文:“久别,怀仰增深,即日奉。惟动静安胜。
在乌孜别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马被视为力量和速度的象征,备受乌孜别克族人民的喜爱。赛马项目分男子和女子,运动员年龄不限,骑手多为少年男子。参加比赛的马匹,几个月前就要进行挑选和训练。赛前,领队带领骑手绕场两周,同观众见面。绕场完毕,人马一字形排列于起跑线上,随着#$...
民歌中多见于两个七字句词体的山歌或号子,特别是北方山歌,上下句式的结构比较普遍。上下句式民歌的曲调,较普遍的是用两个并列或对称的句子。上句多用调式主音以外的音作结,下句则结在调式主音上。陕北《信天游》(见谱例)具有北方山歌上下句的特色。
雁是中国古诗吟咏较多的物象之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便有咏雁的诗行:“鸿雁于飞,肃肃其羽。”雁为候鸟之一,秋凉之后往南飞,春暖时节向北归,《吕氏春秋》便有“季秋之月”“候雁来”,“孟春之月”“候雁北”的说法。咏雁诗中有不少是吟咏雁行...
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第三类按年龄层次区...
“梧桐”这一具体意象常常成为离人传达离愁别绪的载体。为此,他们不得不被迫与所爱之人各居一方,这样也就难免产生许多闺怨之愁。以梧桐夜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因此,词史上便有了催人泪下的用血泪填写的袒露真性情的千古绝唱:“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