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钞
基于此,从历史语境出发,探讨禅学对严羽诗学的具体影响,并做出相应的美学阐释,将是我们的出发点。[2]就指出了严羽的儒者面目。这是理解其“以禅喻诗”实质精神的前提。其二为“诗禅相似”说,突出体现于宋人以禅喻诗。可见,江西诗学可能仅仅从形...
诗如其人唐诗中直接描写琴曲的诗不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首,一是李贺《李凭箜篌引》,一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诗风奇拔诡谲,有“诗鬼”之称。韩愈孤标高举,为一代文坛领袖。白居易虽遭贬谪,仍忧国忧民,正如“玉珠金盘...
此外,古诗并未明说客为何远游在外,而拟诗则明确指出“游宦会无成”,是出于寻求功名。在陆机远离家乡入洛期间,故乡始终是他内心最温暖的角落,也始终是他灵魂的一大归属。所以从这些内容来看,拟诗更符合陆机入洛后的身份,显然拟作应作于入洛后。所以陆机在拟作时大胆抽取原...
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检索,其中诗行内含“犬”字的有418项与查询匹配,含“狗”字的则有79项与查询匹配。李白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之首句,写狗叫,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另一类诗行咏狗,则是咏狗之意不在狗,而在于以此作衬托。这类#$$...
五言律诗《落花》特色鉴赏(王典馥)落花宋祁坠素翻红①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诗人大胆设想,不但世人会怜惜落花,而且落花也会自怜自惜,至此,全诗吟咏落花的伤感情调氛围已然形成。这里,诗人用美丽女子的快舞之状来比...
雁是中国古诗吟咏较多的物象之一。在《全唐诗》中,诗题含有“雁”字的诗共有130首,其中有98首为名副其实的咏雁诗。唐代咏雁诗内容也颇为丰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那些倡导爱雁的诗作。结束全诗,并与上文相互映衬,从而,鲜明地...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
本文探索古诗词中描绘的绝美景象,通过解读经典诗句,带领读者领略古人笔下的自然之美与诗意情怀,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诗意韵味。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②落日浸寒漪③。①陂(bēi):指池塘。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牧童雷震的《村晚》写到一个骑牛的牧童,清代的诗人袁枚也写过牧童。野外林阴道上,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袁枚看到这个情景后,对牧童的行为忍俊不禁,于是写...
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
清明,这个美好的季节,不知牵动多少文人墨客的思绪,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篇。读者大都知道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七绝,形象鲜明,景物清新,语言通俗,音节和谐。
诗人选取暮春景物,描绘暮春画面,而青蛙则是这一幅暮春图中的重要角色,独占画面一角,显示了其独特的价值。“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首小令,所以脍炙人口,不能不说是因为有那句“听取蛙声一片”。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而宋代...
正是夔州之行促进了陆游诗歌的新变。于是历来论者均认为陆游诗风的转变是他到南郑以后才发生的。正因如此,陆游入蜀第一站的夔州诗作几乎被忽略了。细读陆游在夔州的60首诗作,可以看到其正处于诗风的渐变时期。总体上说来,陆游在夔州的诗歌创作,还...
文章认为只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去考究,就会发现姚鼐的诗。姚鼐诗清拔刚劲,精深萃美;不少诗篇感情诚挚,思想深沉;还有一些诗作与其文互补,拓宽了诗的境界。文学史著作不应该把姚鼐的诗排除在诗林之外。姚鼐(1731—1815)...
建安诗风之变,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意义是深远的。东晋刘宋之际,出现了以田园诗、山水诗著称的大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然而,两位诗人在当时的境遇却有天壤之别。南朝文坛对陶谢二人的不同评价,实质上体现了当时对陶谢崛起于诗坛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