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历
要领略诗词音乐之美,必需用“吟诵”的方式,本文对此略加讨论。“吟诵”又称“吟咏”,是我国读诗、作诗、改诗的传统方法。指出在诗文创作中吟咏的重要作用及其美感价值。因此继承和学习吟诵,十分必要。我国幅员辽阔,方言歧异,虽然各地因方言的不同而吟咏...
唐代诗人别称: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寒酸夫子...
中国历史的一个新时期拉开了帷幕。在文化上新旧交替之际,以传统诗歌形式反映时代现实内容的突出代表,首推毛泽东。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诗人和作品流派林立,数量众多,而且诗歌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一向占有特别和显著的地位。中国古文字起...
写《东栏梨花》的时候,苏东坡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永远离开他。《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苏东坡的七绝纯粹是性灵的流露、天才的横溢,几乎全是白话。杜牧的诗说的说物是人非的感慨,而苏...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不过,应当指出,这四首诗都未引全。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也由于这种统一,南方的茶业也如《荈赋》所反映,有些山区的茶园,进一步出现了“弥谷被岗”的盛况。不过,可惜...
文章通过对李白诗歌的分析,认为李白是在考虑了唐诗的传播方式以及诗歌的传播对象后而创作的,因而对其诗歌风格产生了影响,目的是为了制造特定声誉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皇帝的赏识,从而走上仕途,建功立业。论及李白诗歌风格,千载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简析]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
一句“梨花体”,尽显读者对于近年来新诗中一些口水作品的嘲讽与不满。近年来,大量的“新诗”轮番面世,堆积如山,然而读者却似乎并不领情,鲜有好诗得以口口相传,经久不衰。所谓“梨花体”的出现及遭恶搞,可谓读者对于此类“口水”作品的一次总爆发和总抗议。当前不少新#$...
一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中国的吟酒诗肇始于《诗经》时代,即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期间。在其现存的120余首诗中,光以《饮酒》为题的就有20首。据粗略统计,其吟酒诗总数不少于50首。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吟酒诗发展史上的第二高峰期。一言...
(卷三)将这些诗歌与《唐才子传》相互参证可以得知,贾岛与终南诸峰隐士确有非同一般的交情。此位厉宗上人应该也是终南山中贾岛的知交之一。送僧诗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风貌,原因可能是僧人乃方外人士,于世情、人事大都超脱出来,飘逸恬淡。“鹤”在诗歌中,往往是高蹈脱俗、...
“酒中自有诗千首”,诗人以酒助兴,把酒临风,屡出佳句。如李白的“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酒是兴奋剂,借酒助兴,产生激情,吟诗作文,对嗜酒的诗人来说,或许是有作用的。但酒却又是易于闯祸的,李白嗜酒作诗,终因在江上酒后捉月,落江而死。...
而《诗经》,就是大约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的优秀诗歌之汇编,现在存世的《诗经》大约编定在春秋时代,距今大约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但《诗经》最初的篇目比三百多篇还要多,应是符合历史真相的。前者指题材,后者指词章,统称为“六义”。可以...
曹植“一代诗宗”的诗史地位,是由曹植的四大贡献奠定的。将曹植作为《风》、《雅》、《楚辞》的正宗传人来推崇。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钟嵘《诗品》卷上),初步确立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定位和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所以成书《多...
基于此,从历史语境出发,探讨禅学对严羽诗学的具体影响,并做出相应的美学阐释,将是我们的出发点。[2]就指出了严羽的儒者面目。这是理解其“以禅喻诗”实质精神的前提。其二为“诗禅相似”说,突出体现于宋人以禅喻诗。可见,江西诗学可能仅仅从形...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给正始诗风下了定义:正始体,魏年号。严羽以桥阮诗为正始诗风的典型代表,现各中国文学史教材一般都沿袭此说。钟嵘肯定了“彬彬之盛”的建安诗风及“勃尔俱兴,踵武前王”的太康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