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我为大家介绍了川剧脸谱的基本特色和不同类型。和京剧、越剧等中国戏曲一样,川剧也分生、旦、净、末、丑角5个行当,但川剧的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
汉剧团自成立那天起,便受到汉川人的喜爱,并在汉川这块土地上扎根发芽。由此可见,汉川汉剧,独树一帜。1985年,汉川推出的现代汉剧《育才外传》,又在湖北省首届戏剧节上出尽风头,捧回了“三金两银”共五项奖项。据业内人士分析,汉剧失去市场,除了其外在原因外,...
为川剧寻找另一种表达1月12日一大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许明耻就赶到了成都大学美术学院的动漫工作室,为即将出炉的川剧动画片《秋江》配音。去年9月30日,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正式启动《川剧动画研发与推广》项目,选取川剧经典折子戏《秋江》试点。...
夏昌荣,1962年出生,四川绵阳人,1983年毕业于四川川剧学校,国家二级演员。市场化冲击川剧传承不过,随着近年来市场化脚步加快,川剧传承一度面临困境。近年来获奖无数据夏昌荣介绍,川剧艺术团经常受邀参加省内外和国外的川剧表演和比赛,...
龙琴舫,师承川派名家杨紫东,是现代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琴风稳健炼达,象形感强,具有明显的川地风格。龙琴舫的《捣衣》录音,被收录在《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
《广川画跋》全书共六卷,约成书于1120年前后。包括宫廷及私人收藏,其中以历史故事及风俗人物占多数。《广川画跋》不仅能从世之所好、俗之所成论画,而且能将传统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对技法、风格发表深入见解。宋徽宗主持画院,专尚形似,重视法度,董逌亦讲形似与画法,但又主张兼...
赵川镇这座军事商贸古镇有着自己百年历史的辉煌和荣耀。晋剧在镇里落地扎根晋剧未传入赵川镇之前,这一带最早的文化活动要属秧歌了。谈起赵川镇的晋剧,“河南红”在镇里百姓心中耳熟能详。赵川镇内原先的秧歌社演员纷纷转行,改演晋剧,由秧歌社转为晋剧戏班的“满敖...
上次给大家介绍了川剧五大声腔中最具地方特色的高腔,本次我给朋友们介绍昆腔。川昆源于苏昆,川剧艺人利用昆曲长于歌唱和利于舞蹈的特点,往往只选取昆曲中某些曲牌或唱句,插入其他声腔中演唱,形成川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川剧昆腔的曲牌结构与其母体&ldq...
伏虎寺在四川省峨眉山麓伏虎岭下,距报国寺西约1000米处。始建于唐,宋时名神龙堂,后因附近常有虎患,寺僧建尊胜幢以镇压,更名伏虎寺。此寺为峨眉山大庙之一,几经兴废,现存为清朝重修。寺宇建筑纵横交错,构成若干四合院。正殿外立有华严宝塔亭,亭中有座高达5.8米的紫铜古塔。塔身...
独龙族是我国尚保存着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的族称始见于《大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被称为“撬”。明清时称为“俅”或“曲”。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将其自称独龙作为民族称谓。小木锄尖如鹤嘴,独龙语称之为“戈...
所谓“下里巴人”,即是四川民间歌舞或者歌者舞者的代称。据《太平广记》及《稗史汇编》等文献记载,自蜀郡守李冰起,便有《斗牛》之戏。至唐五代时期,是川剧最为鼎盛之期,出现了“蜀技冠天下”的局面。并出现了中国戏曲史上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戏班,即《酉阳杂俎》中所载的干满川...
白族中存在的纹身习俗即为拜龙思想的历史见证。据调查,直至近代,大理白族中的段、王、张、杨、李、赵、何等姓氏均有纹身习俗。剑川、兰坪、云龙的白族无论男女都喜穿羊皮衣,羊尾巴保留得完好无损。此十姓皆为洱海区域白蛮大姓。另据杨正权先生分析,《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
遍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南、贵州、四川等13个省。云南是我国茶树原产地之一,《茶经》未列入。《茶经》所列产茶州只有43个,未能全面反映事实。但根据税额、传记、野史等资料推测约为80万担,还有贡茶、私茶、礼品茶未包括在内,其产量可...
“来两碗盖碗茶,坐下来听哈川剧。”两位花甲老人一边吆喝,一边走进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昨日,泸州兆雅镇新雅街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好热闹,兆雅镇川剧玩友协会协会在此举行川剧座唱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欣赏。“咚锵咚锵”的鼓声合着高吭的唱腔,在初春的兆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