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历
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其中较著名的是温子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三国时沿用。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大将军中有征西大将军,三国时魏及蜀之征西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西大将军。吴亦置。
汉末三国时刘备帐下谋士。孙乾,字公祐。北海郡人。刘备的幕僚。麋竺,字子仲。东海朐县人。刘备入主益州后,拜麋竺为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为刘备手下众臣之最。曹豹,三国演义中吕布为曹豹之女婿。他们四个都是三国历史上的小人物,然而就是这四个小人物,改...
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号的汉献帝刘协被迫将象征皇位的玺绶诏册册奉交曹丕,宣布退位。十一月一日,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行使汉朝正朔和使用天子礼乐。县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国玺绶,并赐青盖车、乘舆等。曹丕在改朝换代之际,对职官制度进行了若干重要改革。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推行屯...
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
“浔阳三隐”指东晋陶渊明、周续之、刘遗民三位隐士。周续之进入庐山,跟随高僧慧远学习;刘遗民在庐山隐藏踪迹;陶渊明不接受诏命。南朝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唐宋之问《游称心...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辕门射戟,读音:yuánménshèjǐ;是历史典故,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后来罗贯中将这个典故改编为脍炙人口的“吕奉先射戟辕门”,也就是《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是三国名将吕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
夏侯霸勇冠三军,官至右将军;夏侯威性格任侠,历荆、兖二州刺史;夏侯惠文赋极佳,著有文集传世;夏侯和历任河南尹、太常,晋光禄勋。
《三经新义》的训释就是按此原则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为变法服务。
飞熊军是《三国演义》中董卓的私人精锐部队,旗帜上绣有肋生双翅的飞熊图案,由董卓的心腹大将李傕等人统领。飞熊军全部是由西凉军中的精英和能人异士组成,如董卓军中的胡车儿,据说其“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飞熊军装备十分精良,拥有西凉铁骑和经常与外族作战的西凉将士,战斗...
当刘、石大军到达三川口时,遭到了西夏军队的包围,刘、石等人拼死苦战,宋夏双方伤亡都十分惨重。元昊多次派人劝降刘平,但刘平宁死不屈。后因宋将许怀德偷袭元昊得手,西夏军被迫撤离延州,延州之围才缓解。
三国时孙吴方面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骁战、功勋卓著而为人称道,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字承渊)。《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
在《三国演义》中演绎: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