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字狱档
七和卓之乱,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流亡于浩罕的白山派和卓后裔入侵中国新疆西南部的事件。这次入侵以卡塔条勒、倭里罕、克齐克罕、塔瓦克尔、萨比尔罕、阿克恰于、伊善罕七人为首,因七人皆为波罗尼都后裔、和卓玉素普的子侄,故称“七和卓”。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百科]
清末四大家对词体的声律特性、唐宋词人佳作的声律作用等问题多有阐述,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清代“顶戴”分二种,一是凉帽,一是暖帽清代“花翎”也分两种,一是蓝翎,一是花翎。
清朝后妃制度,指的是妃嫔的选择、册封、晋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关制度,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善。在清朝,将后妃分为八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
晋祠经过近千年岁月侵蚀,如今宋代原制只剩下圣母殿、塑像、飞梁、献殿等,其余建筑物为明清重建。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是现存北宋重要建筑之一。此殿在建筑结构和式样上,既继隋唐,又启元明,是研究中国建筑的珍贵资料。池中有抹角方柱34根纵横排列为十字形,上面斜架梁...
唐代造像多以佛教造像为大宗,塑像技艺日臻完善。佛像的新样式随高僧取经、梵僧东来,影响京畿州郡,造像热情由贵胄遍及民间。活跃于宫廷寺院的良工巧匠,传写仪容,极尽真实,敦煌彩塑、天龙山造像、龙门奉先寺群雕体现了这一时期佛教造像的最高成訬。唐代帝陵,依山建造,陵表仪卫,...
“同治中兴”是指清朝后叶,同治帝在位期间(1862-1874年)的一个中兴阶段。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及太平天国被消灭(1864年),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和谐时期,下开洋务运动。也有人把清代咸丰至同治时期定为咸同中兴,作为一个中兴的阶段,但现时普遍都认为中兴时期主...
清政府得到土尔扈特重返祖国的消息,忙派清军前去迎接。清政府及时给予赈济,又划定牧地,进行安置,并将渥巴锡请到承德。乾隆帝接见了他,还多次设宴招待,封他为卓哩克图汗。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后羿代夏,指的是夏朝建立后,夏启昏庸无度,肆意奴役和剥削广大庶民群众,放纵于“淫湎康乐”的生活。太康继位,内部发生内讧,先有“五子”争立,接着又有武观叛乱,广大庶民群众就借此展开了强烈的反抗斗争。这就使有穷后羿有机可乘,他“因夏民以代夏政”,一度夺取了夏王室的统治...
884年黄巢兵败身亡,起义历时九年之久,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高举“平均”旗号的农民起义。黄巢也起兵响应。唐军调集军队围攻。唐朝廷派高骈为镇海节度使带兵镇压,黄巢主动撤出,南行攻打杭州。八月,攻入杭州城内,烧毁官府文书档案等,释放在押犯人,没收地主官吏财产,发布#...
同治帝为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和清文宗咸丰帝之子,在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訢等人发动辛酉政变以后,慈禧太后采纳了大学士周祖培的奏议,废止原八位顾命大臣拟定的“祺祥”年号,改用“同治”年号。“同治”,表示两宫太后临朝同治之意或者说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同治...
尹文(约公元前360年—公元前280年),尊称“尹文子”。齐国人。中国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与宋钘齐名,属稷下道家学派。他们的思想特征以道家为主,兼儒墨合于自家道法,广收并纳各派学说,这正是稷下黄老学风。是战国时代的宋尹学派的前驱。尹文于齐宣王时...[百科]
商代、周代诸侯国之一,范围在今山西大同与河北蔚县一代。汤封同姓,代子立国。春秋时代末期,公元前475年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代郡始...
何家村出土的盛唐金银器代表前期,又可分两种类型:一种继承传统,仍然采用中国传统陶瓷、铜器、漆器的器形和纹样;另一种受外国影响,器形和纹样都受波斯萨珊金银器影响。法门寺出土的中唐代金银器代表后期,外来影响减少,民族传统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