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
疑未能遽废姑并存之以备参考焉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钦定四库全书十六国春秋卷一魏崔鸿撰前赵録刘渊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世居北狄千有余嵗至冒顿袭破东胡西走月氏服丁零内侵燕代控?四十万汉祖患之...[书籍]
——调寄《临江仙》《三国志》目录(白话文翻译)(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魏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二卷三魏书三明帝纪第三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卷五魏书五后妃传第五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卷九魏书...[书籍]
刘敏中(1243-1318)字端甫,号中庵。元代济南章丘人。少时勤奋好学,卓异不凡,13岁能谈论沼学为人之道,当时的散曲作家杜仁杰非常欣赏其才学。20岁时被召征入朝,授中书掾。至元十一年(1274年),擢兵部主事,官拜监察御史。时蒙古贵州桑哥执掌朝政,刘敏中多次上书弹劾桑树哥结党营...[书籍]
群贼蜂起,江都阻绝,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俄而马邑校尉刘武周据汾阳宫举兵反,太宗与王威、高君雅将集兵讨之。高祖乃命太宗与刘文静及门下客长孙顺德、刘弘基各募兵,旬日间众且一万,密遣使召世子建成及元吉于河东。威、君雅见兵大集,恐高祖为变,相...[书籍]
平砂玉尺经元刘秉忠(附刘基注解)平砂玉尺经刘伯温注解审势篇原文:天分星宿地列山川仰观牛斗之墟乃见众星之拱运俯察冈阜之来方识平原之起迹。刘释:五行之气在天成象而日月星辰见焉紫微太极起於亥子之中天市东垣起於寅卯之区少微酉液在刊兑之间,太微南极在巽已丙之...[书籍]
台战演义序一序二序三例言人物图卷一刘将军初胜倭奴林观察奖赏兵勇卷二探军营桦山遭获赴筵席倭奴被捉卷三家人焚身报主倭奴破腹伤心卷四买棺木刘公定计掘地道日本伤人卷五黑旗兵编成羽扇刘大帅安设鱼雷卷六公子报国练水军淮勇遣散渡轮船续集卷一倭贼停船远避生番出力报恩续集卷...[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元风雅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元风雅二十四巻前集十二巻乃元傅习采集时人之诗而儒学正孙存吾为之编类者后集十二巻则存吾所独辑也前集首刘因凡一百十四家后集首邓文原凡一百六十六家有一人而两见者间载作者爵里俱不甚详其中收江西人所作最多盖一时随所见辑録故首尾殊无伦序然...[书籍]
一、内容《新序》是刘向(公元前79-前8)收集或编写的一部著名的道德说教性的轶事和历史传说的汇编。通行本共有166个条目,分为10卷。人们还从其他资料中收集到59个条目的佚文。该书的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转述或直接照抄而成。这些著作主要是《吕氏春秋》、...[书籍]
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生于公元398年,即晋安帝隆安二年,做过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升任尚书吏部郎。432年,宋文帝即元嘉九年,由于触犯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从此受到压制,便开始著书,但写完《后汉书》后,又卷入刘义康与宋文帝#$...[书籍]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郁离...[书籍]
诸葛亮自幼父母双亡,14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投靠刘表,后入隆中(今湖北襄阳县)隐居。诸葛亮隐居时,潜心诗书,关注天下大事,自比管仲、乐毅,时人称为“卧龙先生”。公元207年,刘备兵败后流亡到荆州,极力网罗人才。经诸葛亮的好友徐庶介绍,刘备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书籍]
伤寒直格金·刘完素撰公元1127年—1279年《伤寒直格》,伤寒著作。①旧题金·刘完素撰,葛雍编。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三卷(原为六卷,或称六集)。全书仅17009字,从热病证治角度发挥伤寒蕴义。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变...[书籍]
伤寒医鉴元代·马宗素公元1271年—1368年又名《刘河间伤寒医鉴》,伤寒著作。一卷。金·马宗素撰。此书为继承发扬刘河间火热论之力作,所论多是热证,用药力主寒凉。自医鉴、脉证、六经传受至小儿疮疹共12条,每条先引《南阳活人书》,继引刘完素之说予以辨证,末以《素问》引...[书籍]
刘劭以人之筋、骨、血、气、肌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应,而呈显弘毅、文理、贞固、勇敢、通微等特质。此「五质」又分别象征「五常」仁、义、礼、智、信,表现为「五德」。换言之,自然的血气生命,具体展现为精神、形貌、声色、才具、德行。内在的材质与外在的徵象有所联系,呈显为神、精...[书籍]
刘餗隋唐嘉话,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着录。南宋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在小说家类里着录了隋唐嘉话一卷,刘餗撰。宋史艺文志也有隋唐嘉话一卷,列在刘餗的传记和小说之间。现存的顾氏文房小说本,据宋版重雕,书中贞字、构字等选缺笔,分上中下三卷。又有稽古堂丛刻本...[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