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医复兴记西医学术,首推欧洲之德国、亚洲之日本,英、法、美诸邦,瞠乎后矣。乃近年日本西医界,自觉其素所信仰之西医学术,对于治疗上,缺点甚多,而又目睹汉医按脉撰方,对于西医不能治疗之症,辄奏奇效,于是虚心着手研究汉...[书籍]
(《南史》)霍去病父仲孺,河东人,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女卫小儿私通,生去病。仲孺史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去病为骠骑大将军,击匈叔,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至平阳传舍,遗吏迎,仲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知为大人遗体也。”仲孺叩头曰:“老臣得托...[书籍]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著《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分为立教、明伦、敬身三部分,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为一段,所用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这本教材中,很多关于养成进退洒扫处世立身等内容,都是一首诗、两首诗就讲明了,而关于道德贞操的内...[书籍]
冷庐医话清陆以湉自序医理至深,岂易言哉!抑自轩岐以来,代不乏人,既已详且尽矣,又奚待言?矧余小子,学疏见,以自达其意之所欲云,又何必不言?于是涉猎之余,随笔载述,聊以自娱,意浅而辞琐,殆所谓言之无文者欤。夫言之不能文,犹之可也,言而或悖于理,则言适足以招尤...[书籍]
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序昔程子有言。一命之士。苟存心于济物。可随地而见功。陆宣公晚年家居。尤留心于医。闻减实畏后虚理智牟潜心探讨。成医方简义六卷。铢准两较。捐除成见。而尤心折于仲景。夫仲景无他。见理透。持论平。随所学而责之效。无不各得其意以去。方之圣经论...[书籍]
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凌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始复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而苦为之。然腕难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不知董太史何见,而遂称孟頫为五百年中所...[书籍]
《叶选医衡》选集历代医家论病、论脉、论治著作70余篇,大多简明,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代、不同医家的医学学术特点。[书籍]
濒湖脉学明·嘉靖四十三年李时珍公元1564年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书籍]
《医病简要》提要《医病简要》一卷,书为裘君吉生得之于同社老友包君越瑚。包君申韩家而精歧黄学,退隐于医,历任绍兴医药学会评议员及会长,与著者张畹香先生世交也。本书系张氏在绍兴一生经验医案之录要,其用药之神,断诊之明,足资后...[书籍]
余弱冠时辄喜学山谷书,虽老学见之,亦为称赏不置,心甚疑焉。因求教于林蠡槎先生,先生一见泳书,便云:“子错走路头矣。”因问曰:“将奈何?”先生曰:“必学松雪翁书,方能退转也。”后见冯定远论山谷诗,以为江西粗俗槎丫之病,一入笔端,便九牛拨不出,必以义山、西昆诸体退之,乃悟先...[书籍]
医方集解清·汪昂公元1682年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书籍]
《吴医汇讲》指出唐氏为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名医。当时江南地区尤其苏州名医汇萃,学术气氛很浓,唐氏搜集诸名家文章,汇成此书,名曰“汇讲”,实际是一部很好的医论性杂著。[书籍]
《知医必辨》一书收评论诸家医书之得失,论述四诊,辨析病证及治法、方剂等医论13篇。皆属李氏学习心得或临床经验之总结。颇具一得之见。如分析《景岳全书》,即肯定其独到的见解,又指出专用温补之法并非景岳之过及是后人学习偏执的结果。作者对吴又可《温疫...[书籍]
医灯续焰清·潘楫公元1644-1911年脉学著作。二十一卷。明·王绍隆传,清·潘楫增注。初刊于1652年。潘氏取崔嘉彦《四言举要》(明·李言闻删补改订本)予以注释。注文多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以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并能结...[书籍]
名医别录魏晋陶弘景公元220-450年内容简介:《名医别录》药学著作。简称《别录》,辑者佚名(一作陶氏)。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药物的药性功用主治等内容有所补充之外,又补记365种新药物,分别记述其性味、有毒无毒、功效主治、七情忌宜、产...[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