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集注
自昔孔子述作,垂范将来,奥旨微言,已备解乎《注疏》。尚以辞高旨远,后学难尽诗论。今特翦截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翰林侍讲学士朝请大夫守国子祭酒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邢昺等奉敕校定注疏成都府学主乡贡傅注$#...[书籍]
自昔孔子述作,垂范将来,奥旨微言,已备解乎《注疏》。尚以辞高旨远,后学难尽诗论。今特翦截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翰林侍讲学士朝请大夫守国子祭酒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邢昺等奉敕校定注疏成都府学主乡贡傅注$#...[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表注提要【臣】等谨按尚书表注二卷宋金履祥撰履祥字吉父号仁山兰溪人从学于王柏德祐初以史馆编修召不赴入元隠居敎授以终事迹具元史儒学传初履祥作尚书注十二卷栁贯所撰行状称早嵗所着尚书章释句解已有成书是也朱?尊经义考称其尚存今未之见惟此书刻通志堂经解中...[书籍]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3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约公元前468年一公元前376年名翟,鲁国人,原是手工工匠,善于制造守城器械等,学过儒学,后创墨家学派。《墨子》分两大部分...[书籍]
鹿门子唐皮日休隐书凡六十篇醉士隐于鹿门不醉则游不游则息息于道思其所未至息于文惭其所未周故复草隐害焉呜呼古圣王能旌夫山谷民之善者意在斯乎或曰仲尼修春秋纪灾异近乎怪言虎贲之勇近乎力行衰国之政近乎乱立洞祭之礼近乎神将圣人之道多岐而难通也奚有不语之义也曰夫山鸣鬼哭天裂地折怪甚也圣...[书籍]
●《尔雅》疏叙翰林侍讲学士朝请大夫守国子祭酒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邢昺等奉敕校定夫《尔雅》者,先儒授教之术,後进索隐之方,诚传注之滥觞,为经籍之枢要者也。夫混元辟而三才肇位,圣人作而六艺斯兴。本乎发德於衷,将以纳民於善。洎夫醇醨既异,步骤不同,一物多名,系方俗之语;片...[书籍]
翰林侍讲学士朝请大夫守国子祭酒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邢昺等奉敕校定夫《尔雅》者,先儒授教之术,後进索隐之方,诚传注之滥觞,为经籍之枢要者也。夫混元辟而三才肇位,圣人作而六艺斯兴。本乎发德於衷,将以纳民於善。洎夫醇ㄤ既异,步骤不同,一物多名,系方俗之语;片言殊训,滞今古...[书籍]
大致现存《茶经》有四种,一是有注本最早为宋代左圭本、二是无注本,传世惟有百卷《说郛》本、一是增本,即在︿茶器﹀卷加入《茶具图赞》,最早为明郑思本,后来有《宜和堂》本。四是删节本,即割裂删节原文,历来代有明代王圻本。这四种版本里,有注本是《茶经》主流。现存宋...[书籍]
《公孙龙子》是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后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的著作,《汉书。艺文志》中收录了《公孙龙子》十四篇,但现在只保存下来了六篇。第一篇《迹府》也是后人搜集的有关他的事迹,其他五篇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公孙龙所作。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他以“白马非马”...[书籍]
伤寒论注清·柯琴公元1644-1911年《伤寒论注》,伤寒著作。①清·柯琴编注。四卷。书成于1669年。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串了“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的思想,对《伤寒论》原文逐条逐句地加以研究、校正。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分篇汇论,挈其大纲,...[书籍]
于是《史记》的声望随日俱上,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时裴駰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集解》兼采当时裴駰所能见到的前...[书籍]
《文选注》六十卷,案:《文选》旧本三十卷,梁昭明太子萧统撰,唐文林郎守太子右内率府录事参军事、崇贤馆直学士江都李善为之注。始每卷各分为二。《新唐书·李邕传》称,其父善始注《文选》,释事而忘义,书成以问邕;邕意欲有所更,善因令补益之,邕乃附事...[书籍]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曾国藩文集》,将有助于大家了解曾国藩其人。曾国藩最初是以诗文新秀的面目在京城士大夫中崭露头角的,等到他的位望渐趋隆重,远近人等便把他奉为宋诗运动的头领,桐城文派的领袖,所谓“以韩、欧之文章,负司马温公之重望,有道之士,未有不亟欲读其书者”(曾国荃致曾...[书籍]
论语集释程树德撰凡例一、《论语》注释,汉时有孔安国、马融、郑玄、包咸诸家,魏则陈群、王肃亦有义说。自何晏《集解》行,而郑、王各注皆废。自朱子《集注》行,而《集解》及邢、皇二疏又废。朱子至今又八百余年,加以明清...[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五左传杜林合注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案左传杜林合注五十卷明王道焜赵如源同编案朱?尊经义考载宋林尧叟春秋左传句解四十卷引郑玥之言曰尧叟字唐翁崇祯中杭州书坊取其书合杜注行之又载此书五十卷引陆元辅之言曰王道焜杭州人中天启辛酉乡试与里人赵如源濬之共辑此...[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