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之咫尺拳预备势(懒扎衣)(1)立正姿势站立,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2-1);(2)两手握拳,右臂屈肘右拳贴于腰后;左拳屈臂举于体前,高与鼻齐,拳心向右.目视前方(图2-2):(3)左脚跟外旋,腰身右拧;同时左拳由上向下栽于体前,拳心向左(图2-3);(4)上动不停,右拳由后向前贴护于...
《朱子家训》[清]朱用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书籍]
又恐业已进门,主人为盗所执,则其家人不敢喊叫,邻里不敢动手。如人家墙垣稍谨,或盗至门首,有一人上屋,或一人堵门,盗必不得人。贼之入门,必先投进火把,若有人即灭之,盗亦小敢遽人。然则,盗之伎俩亦可知也,诚平时有禁约,令各家修理墙垣、篱堑,又于每月二十三、四至...[书籍]
三家诗话[清]尚●三家总论近日论诗竞推袁、蒋、赵三家,然此论虽发自袁、赵,而蒋终不以为然也。试观《忠雅堂》集中,於袁犹貌为推许,赵则仅两见,论诗亦未数及矣。自明七子以後,诗多伪体僻体。牧庙远法韩、苏,目空一代,然如危素之文,动多诡气。梅村、渔洋、愚山、独漉...[书籍]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个人经历、思想、学识并对子孙进行告诫的古书,作者颜之推,分为七卷,二十篇。颜之推(公元531年~公元591年),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中国东部山东临沂北),先祖在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时渡江,定居在建康。在后来侯景之乱时...[书籍]
予辑绘境轩画董既卒业又搜得古今画人千余家亦皆未经画史诸书箸录者其中如谢佥举【承举弟廷举兄】项嘉谟【圣谟兄】张震【飌子】谢廷璋【彬子】李含潜【琪枝子含渼等兄弟行】梅琢成【庚子】高师道【咏子】王臬【槩弟】法光祖【若□子】罗泉【牧孙】朱桂孙【彝尊孙】邹士夔【显吉子】邹志伊【一桂...[书籍]
《孔子家语》虽为资料汇编,却具有较高的价值。首先,此书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我们认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面目的重要依据。其次,由于王肃收集在书中的内容大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情,也就是说大多是有关孔子的逸闻趣事,所以,此书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第三,书中的许多故...[书籍]
厘正按摩要术清张振鉴述古斋医书叙余耳筱衫名久矣。己丑七月,始邂逅于扬州。见其性情肫挚,气象雍穆,望而知为非常之士,然固未尝知其能医也。庚寅春,余两子染疫殇,疫传几遍,移家江北,与筱衫结邻居筱衫医治皆痊,昕夕过从,谈论极洽,因得尽读其所着《述古斋医书三种》。语不矜奇...[书籍]
书目答问补正[清]张之洞缪荃荪著范希曾补正略例此编为告语生童而设,非是著述,海内通人见者,幸补正之。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偏举既嫌絓漏,志趣学业亦各不同,因录此以告初学: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告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此编所录,...[书籍]
先生归,益肆力于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愤科举之学锢人,思所以变之。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钞之同里世学楼钮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则千顷斋黄氏、绦云楼钱氏。且建续钞堂于南雷,以承东发之绪。山阴刘忠正公倡道蕺山,奉忠端遗命从之游。而是时越中承海门周氏之绪余...[书籍]
谓之《正蒙》者,养蒙以圣功之正也。圣功久矣,大矣,而正之惟其始。蒙者,知之始也。孟子曰:“始条理者,智之事也。”其始不正,未有能成章而达者也。或疑之曰:“古之大学,造之以《诗》《书》《礼》《乐》,迪之以三德六行,皆日用易知简能之理。而《正蒙...[书籍]
山家清供青精饭青精饭首者,以此重谷也。按《本草》: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汁,浸米,蒸饭暴干,坚而碧色。久服益颜延年。仙方又有青精石饭,世未知石为何也。按《本草》:用赤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水浸越三日,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可不饥。是知石即石脂也。二法皆有...[书籍]
医师诊病之法。大率注重于气色脉候。听声写形。详见素灵难经。后汉张仲景崛兴。于望鼻色目色外。更注意语声呼吸以参合脉候症状。六朝至唐。如褚彦道孙思邈辈。则又重在明症候。询嗜好。察致疾之由来。辨病脏之虚实。相其老壮。酌其浅深。归本于博涉多诊。屡用三端。此周秦以迄晋唐。#$...[书籍]
《家庭宝筏》清汉阳别樵居士编纂第一章总论天堂地狱。判于一心。清浊之分。升沈之本。古有真人。反情复性。淫机永息。清净自居。虽处五浊。如登四禅。如是之人。永脱众苦。乃有迷人。性为情役。淫机炽然。积极下堕。爱河滔滔。流为镬汤。欲火炎炎。化为铜柱。若此之业。非由外来。皆尔一心。自...[书籍]
《十三经注疏》四百十六卷,系汇编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和汉至宋代经学家对经的注疏而成。儒家十三经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圣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它们主导和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达数千年之久,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教育、伦理等一切学术思想以及政治、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