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书籍]
渤海考柳得恭余尝西踰鸭绿道阳至辽阳其间五六百里大抵皆大山深谷出狼子山始见平原无际混混茫茫日月飞鸟升沈于野气之中而回视东北诸山环天塞地若畵一向所称大山深谷皆辽东千里之外障也乃然而叹曰此天限也夫辽东天下之一隅也然而英雄帝王之兴莫盛于此盖其地接燕齐易中国之势故渤...[书籍]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的故事环境基本上发生在冥界仙境,故事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蒲松龄以他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从社会批判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它揭示人世辛酸悲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偃蹇惨痛的生...[书籍]
御制书通鉴续编宋主答徐铉事艺祖志一统命师伐江南卑辞徐铉来称如事父严父子而两家不可何待占缓师复遣求论辩徒詹詹榻侧难容睡按劔叱何慙嫚骂如沛公创业多直谈更能用曺彬禁暴恢海一时王业定太平引养恬时泰作广义吹求致苛纎谓徐铉辱君防颂失太谦更为设若词包茅问贡拈濶论名有无诡辩逞呫諵有如爱...[书籍]
光緒二十三年時,應邀修輯「苑裹志」。當時日人變更行政區劃,縣廳下有所謂「辦務署」之設置。新竹縣屬設有苑裹辦務署,所稱一苑裹」即該署所轄之地區,位於苗栗一堡之南、大甲一堡之北;東以火燄山迤北一派山岡直至白沙墩山為界,西至海為界,南至公館山柑莊前大溪直透下五里牌合水為界,北至...[书籍]
《咸宾录》东夷志卷二朝鲜朝鲜东夷大国也昔尧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孔子欲居九夷夏后相时于夷来实少康时方夷来宾及周公所灭淮夷大抵皆东夷种也武王伐纣释箕子囚箕子既陈洪范义不臣周而武王亦不欲臣之也故封之于朝鲜其初国俗未闻及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约故其风淳厚与三方异至有邑无淫盗门不...[书籍]
话说纣王名受辛者,帝乙之幼子,汤王之二十八代孙也。都朝歌,国号商。帝乙有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仲衍,皆是庶出,三日受辛,乃正宫所生。帝乙尝欲立微子启为太子,群臣皆谏,宜立正宫之子。于是,立受辛为太子。及帝乙既崩,群臣奉受辛即位为纣王。纣王生性聪明,才力过人,手能格猛兽,身能跨骏...[书籍]
稽古无炼炉之说,今案头置香炉焚香外,亦无它用。好事者以火炼之,朝夕拂拭,辨质、辨色、辨款式、辨工夫,群相矜尚,趣耶?癖耶?盖古玩中,如书画,玉石及铜窑各器,有甚美不易得者,必其物宝贵,世所罕觏。若炉,则易得而难美,亦得,则用之者多,好之者少。难美,故好之者即多,好之而实惬,所好者...[书籍]
话说纣王名受辛者,帝乙之幼子,汤王之二十八代孙也。都朝歌,国号商。帝乙有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仲衍,皆是庶出,三日受辛,乃正宫所生。帝乙尝欲立微子启为太子,群臣皆谏,宜立正宫之子。于是,立受辛为太子。及帝乙既崩,群臣奉受辛即位为纣王。纣王生性聪明,才力过人,手能格猛兽,身能跨骏...[书籍]
顾近日辽参贵逾珠琲,贫家安所得此。因感是遂遍忆旧览,检书几百种,披阅手抄,稍加论列,不十日谱成而病若失。岂人参有灵能阴相耶?于是渔洋之志,遂获成就。其有阙略,请俟鸿通。时乾隆丙戌重阳前一日,梅谷陆烜书。释名《唐韵》曰:薓,所金切,音森。许慎《说文》曰:人菠,药草。菠...[书籍]
本書(三冊三○二面一八一、二○○字)凡十卷,高拱乾纂輯;通稱「高志」。拱乾字九臨,陝西榆林人;廕生。清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陞補分巡臺廈兵備道。三十四年俸滿,陞浙江按察使。清代臺灣自康熙二十三年設府,初未有「府志」,僅有諸羅知縣季麒光所纂「臺灣郡志稿」、...[书籍]
凡例十四则一杜佑作通典之后至宋时尝命朱白续修而其书巳不传今续通典循杜氏之例仍分为八门自各代正史之外如唐六典唐会要五代会要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山堂考索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元典章明集礼明会典诸书皆参酌引用以期无舛无漏一通典所纂止于天宝之末今续纂自唐肃宗至德以后迄于明季按年编次...[书籍]
日人據臺第四年(光緒二十四年),應樹杞林辦務署之託,編修此志。按樹杞林,位在新竹城東南二十五里。辦務署所轄地區:東自油羅、西盡西排河、南極紗帽山、北暨九芎林。此志之纂修較「苑裹志」(見第四五種「苑裹志」篇)遲一年;門目編列,悉與相同。[书籍]
生於明季,卒於清康熙間;著有「甲申忘臣表」、「流寇志」、「湖西紀事」、「虔臺逸史」、「彭氏舊聞錄」、「明朝紀事本末補編」及本書等。延昰原名彥貞,字我生(後改名,字辰山,又字寒村);南直上海人。生於明崇禎元年,卒於清康熙三十六年。年二十,間道走桂林,嘗仕永曆行朝。後病歿平湖...[书籍]
十八年,臺灣設局倡修「通志」,令各屬蒐輯采訪冊以報;時繼善司鳩來恆,知縣陳文緯謀以改冊為志,委任總纂。繼善,自號嘯雲居士,浙江會稽人。受事日始,再閱寒暑,全書脫稿。卷首,載城署圖;正文依次為疆域、建置、職官、營汛、招撫、田賦、戶口、風俗、產物、義塾、祠廟、學校、碑...[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