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是书写章奏或章程所用的,比隶书简捷的书体。王的行书被称作“超钟迈张”,被历代推为“书圣”,而他的作品以“兰亭序”为第一,这是古今所有书家公认的。
竹马舞又称“跑竹马”,因为舞蹈道具竹马和动作而得名。“竹马舞”源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先民们为庆丰收、闹新春,歌颂太平,表达民众心声而创作的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歌舞。据当地文化部门介绍,新中国成立后...
竹壳雕以毛竹笋壳为原料,通过绘画、雕刻、剪贴、上光等工艺制作而成的新颖工艺品。竹壳雕的工艺比较复杂,光是一个人物造型就要花费一周左右的时间。如此反复4至5遍,才能做出竹壳雕的艺术造型。待给竹壳雕涂上彩漆、喷上无色的胶漆后,竹壳雕作品才...
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削发为僧。近人研究八大书法,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
与《尧典》所述情节如出一辙的傩戏至今仍在山西曲沃的《扇鼓傩仪》中完整地保留着。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举。可见,杜预显然认为浑敦、穷奇、涛杌和饕餮四者并非专名,而只是四类恶德败行的通称,分别指糊涂、好奇、顽凶、贪婪四种罪恶。因此,所谓“宾于四门”就...
竹刻•嘉定竹刻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嘉定竹刻工艺流传于上海市嘉定地区,嘉定位于上海西北部,北依浏河,盛产竹子。嘉定竹刻技艺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朱鹤所创,主要在嘉定县(区)内传承。朱鹤将书画艺术融入竹刻...
行书的起源,相传有两种说法:一、据张怀《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行书既没有像正书那样规矩繁难,也没有草书那样狂放难认的弊病,因具有“不...
吹笛子首先要讲究姿势正确、自然,一是要有堂正的仪表;二是要适应人体本身的生理特点,姿势分立势和坐势两种。在吹曲笛和更大的低音笛时,也可用左手的食指第三节下端靠大拇指一侧和小指一起与大拇指相对将笛持住。在合奏和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势。坐势要求上身和立势相同,椅子高低要适度,以免...
欧阳询(557一641),字信本,由隋入唐,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学王羲之,得其神髓,凝重险劲,人称欧体,为唐初四大家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的儿子欧阳通亦擅书,传世有《道因法师碑...
沈从文所写的书法□董桥沈从文一九三六年校注一九三四年初印本《边城》觉得很难受,“真像自己在那里守灵”。那样高挑那样苍茫的修竹墨影老早就成了沈从文书艺的标志。不是我偏心,沈从文的字其实早就“压倒曾李”了。那年,沈先生七十四岁,十二年后的一九八八年他八...
李建书,男,1941年出生,从小热爱戏曲,1956年加入本村剧团勤奋好学,在打銮驾中,演包丞,62年赵氏孤儿中演赵盾,三世仇中演活剥皮,扒瓜园中老汉,红灯记中演李和,沙家浜中演叶队长,青风亭中演张元秀,三子争父中张辛勤,二进宫中,徐彦召买子中演徐彦召等主要角材,从睐艺57年之...
宋陈思《书小史》称其“善正书”。《启法寺碑》为其代表作。其中以墓志、造像记为多。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有钟绍京、陆柬之、王知敬与唐太宗。他首创以行书入碑,可以称上古今帝王书法之冠。篆书以李阳冰声名最大,其成就则不如史惟则。隶书...
于是他想将当地的金竹清香、糯米饭香、茶香三香集为一体,通过实践,终于获得三香俱全的竹筒香茶。竹筒香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文山州的广南县底圩村、腾冲县坝外等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竹筒香茶具有耐贮藏的特点,将制好的香茶,剖开竹筒,用...
《尚书》也被文学史家称为是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和《诗经》的文体并列。但其中的散文,绝大部分是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也有对美德的褒扬称颂等。安国加以整理,发现其中的《书》比通行本多出十六篇,这称为《古文尚书》。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
枕杠两根,多用楠竹制作,杠长约300厘米、杠径9厘米~10厘米。演奏时,奏者多为男性八人,每两人为一组,四组等距排列。将枕杠垫于击杠两端。每组两人面对面双手持握两根击杠的一端,以击杠互击、击枕杠而发音,音响脆亮。竹杠无固定音高,由于长短和粗细的不同,枕杠发音稍低,击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