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陈正祥教授估计,目前世界上有中国地方志著作约11000种,而见于《中国地方志综录》的至少有8000多种,其中清代约有5518种。首先,章学诚提出了方志是史,是一地区全史的观点。“史家法度”是指修志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而“志”为主体。志下四门分别记述有关庆典、科甲、...
认为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一文学的地域特色由于地形地貌乃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区人群的体貌、性情乃至趣味习尚的不同,中国古人对此早有深刻认识。笔者选择三大...
在中国封建社会,宫廷的婚姻制度颇为畸形而不合理。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班婕妤,姓班,名不详,婕妤是宫廷嫔妃的称号。此诗通过叙写一个16岁入宫直至60岁也未被皇帝宠幸的老宫女的悲惨遭遇,抒写宫女的“未承恩”之怨,反映妇女的悲惨命运与揭露宫廷的黑暗,颇具典型性。此诗...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
清代边疆地理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广袤土地的深情厚谊与治理智慧。清朝疆域辽阔,涵盖东北、西北、西南等多个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形态。清朝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策略,确保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边疆史地著述的编纂与传播,为...
要领略诗词音乐之美,必需用“吟诵”的方式,本文对此略加讨论。“吟诵”又称“吟咏”,是我国读诗、作诗、改诗的传统方法。指出在诗文创作中吟咏的重要作用及其美感价值。因此继承和学习吟诵,十分必要。我国幅员辽阔,方言歧异,虽然各地因方言的不...
作为诗论范畴,意象二字最早见于中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窥意象而运斤”。当然,刘勰关于意象的阐述,与西方意象派的意象理论相比,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但其产生毕竟要早于西方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此诗是为悼念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张志新...
作者:马勒奥地利《大地之歌》李白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对经学、史学、文学都有贡献。胡应麟说朱熹的诗学陈子昂,这未免有溢美之嫌。这种作法为朱熹所创。其后,历代赓和者多达20余家。可见,这组诗对后世的影响之大。“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半亩方塘”面积虽小,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
吃喝拉撒睡,吃在第一位,看来任你是谁都是免不了“俗”的,我想,作诗也是一样吧。作诗不可无俗心,成诗不可多俗气;源于俗而不流于俗,起于俗而不随于俗。所谓的“超凡脱俗”,有“凡”才可以去超,脱俗后方可称雅。直叙生活则近俗,高于生活则近雅,脱离生活则近虚,藐视生...
前两句渲染了考场的肃穆气氛,也表示了坚决杜绝舞弊的决心。然而待到他评卷时,却极其苛刻,致使上榜者寥寥无几,遂引起应试者的强烈不满。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在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历任要职。诗人陈剑魂因此将他那首诗“剥皮”:“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
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古诗词中蕴含的时间元素,展现了古人对时间的细腻感悟与独特表达方式。从四季更迭到历史变迁,古诗词中的时间印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敏锐捕捉,更折射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
从当时诗歌风尚来看,尤其是写景方面,经沈拴期、宋之问、张说,已流行清淡之风,而其学习大谢凝重,究其原因,可能和张九龄早年的学习、继承有关。胡应麟《诗数》言及曲江之诗,认为“首创清澹之派”。文人每有贬官,被贬者行动会受到限制,甚至生命也得不到保障,因而对他们...
前七子就继承了高棅《唐诗品汇》中的“四唐”说。这一点,似乎是钱钟书先生在上述诸论中所否定的一种取向。李东阳为茶陵派的领袖人物。前七子的诗歌理想是初盛唐诗歌中心论,现在看来,以之作为诗歌高潮和顶点透视诗歌题材、体裁、风貌和格调系统的变...
前七子就继承了高棅《唐诗品汇》中的“四唐”说。这一点,似乎是钱钟书先生在上述诸论中所否定的一种取向。李东阳为茶陵派的领袖人物。前七子的诗歌理想是初盛唐诗歌中心论,现在看来,以之作为诗歌高潮和顶点透视诗歌题材、体裁、风貌和格调系统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