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春
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晋国六卿,统指春秋时期晋国的三军将佐,后特指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魏氏、嬴姓赵氏六大家族。晋文公回国后建立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称为三军六卿。晋文公...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就专门给周初的军事家姜太公建立了一座祠庙,每年春秋两季像祭孔老夫子一样祭奠他。唐肃宗即上元元年,不仅追谥姜太公为武成王,还挑选了历代名将白起、韩信、诸葛亮、张良、李靖、李绩、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陪在他的身边,称为“亚圣十哲”。因太公望...
总共有十一个政权先后建立。直到北魏挺进中原,才结束了这一混战割据的局面。中国南方进入宋齐梁陈的南朝时期。
308年冬十月,刘渊正式称帝。刘景攻占黎阳、延津等地后,大施淫威,下令将该地百姓驱赶到黄河溺死3万余。同年夏,王弥、刘聪奉命连连打败晋军。九月,晋弘农太守垣延诈降,夜袭刘聪获大胜。刘聪于是率军进行反击,攻进西明门。七月二十四日在光极西室杀死了刘和,抓获刘锐、呼延攸、刘...
春秋三杰:指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是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推崇的忠臣:介子推忠于主,伍子胥爱于君,管仲则忠君又爱国。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
孔庙祭第二等中因有12人,故称“十二哲”。初名十哲,始于唐开元八年(720年)。国子司业李元认为颜子配享为立像不合礼制规定,四科弟子闵损等列像庙堂不参享祀,而何休等22位先儒反沾从祀不妥,“岂有升堂入室之子独不沾春秋配享之余”,建议以四科弟子祭。朝廷接受他...
吴国传说为周文王伯父太伯、仲雍奔荆蛮所创建的。周武王封其后裔周章为吴君,立国于长江下游一带。周简王二年春,吴国出兵伐郯国,郯与吴媾和,表示服于吴。吴国军事上的逐渐强大,与晋使巫臣出使吴国并教导吴国军队操练战阵有关。周...
西晋灭亡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起近20个少数民族政权。后赵石勒执政时期,重用汉人张宾,统一除凉州、辽西以外的北方地区。东晋政权的政治基础是流寓江南的门阀士族,其武力支柱是流亡江南的北来群众。东晋是在王氏的支持下建立并巩固下来的,所谓“王与马...
公元256年(魏甘露元年)冬,东吴兴兵抢夺寿春所属的徐堨,魏吴之战不可避免,以诸葛涎所辖兵力,防守徐堨绰绰有余,他却将此看成扩大实力的极好机会,请求增援十万兵力防守寿春,并请求临淮河修筑新城防。考虑到诸葛涎是资深望重的旧臣,司马昭决定征调他回洛阳担任司空。诸葛...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
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
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历经上千多年。春秋中后期,与晋文公结盟。前418年,齐国乘机将薛国占领。前321年(周显王十八年),齐湣王封田婴(号靖郭君)于薛称薛公。任姓薛国演变为妫姓薛国。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有这么一说法,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可以说,孔子为师,真的是“桃李满天下”。而孔门十哲,则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的合称。孔门十哲包括: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