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蒙求
秋,金哀宗深感亡在旦夕,大臣完颜阿虎带献策抢在蒙古之前结好南宋,并向宋乞粮求和,达到离间宋蒙、延缓腹背受敌的目的。金主在信中说唇亡齿寒,希望宋能与金联合,宋见金亡已成定局,遂拒绝金的乞和求粮。哀宗自缢,100多名将士赴汝水而死,承麟为乱军所杀。至此,金...
卧冰求鲤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故事。2006年12月入选山东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祥(184-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人,西晋大臣。王祥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
蒙古统一战争是蒙古帝国陆续消灭中国境内的各个政权以及征服中亚、东欧和西亚各政权的战争。元太祖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今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朝,由于金朝与其盟国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
商代历法为阴阳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即365又1/4日为一回归年,故又称“四分历”。阴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即二十九或三十日为一朔望月。十二个朔望月为一个民用历年,它与回归年有差数,所以阴阳历在若干年内置闰,闰月置于年终...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数民族。战国时期,和匈奴邻近的燕、赵、秦3国都受到过匈奴的骚扰。为了保障北方边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收回了河套地区,并且在那里重设九原郡,并设置了44个县。蒙恬北伐匈奴,不仅有力地制止了匈奴贵族对中...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除开自己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之外,更是离不开身边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士。在成吉思汗麾下的将领中,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四人以勇猛闻名,被合称为“蒙古四獒”。速不台,蒙古兀良哈部人,蒙元帝国名将。早年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常...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态,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凿刻的阴山崖画、乌兰察布崖画中,有着生动真实的表现。在古代,...[百科]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指元太祖铁木真自12世纪80年代至13世纪初统一在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的战争。为之后的蒙古向外扩张打下基础。
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崇祯历书》是一部中国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由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汤若望等人编译,从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到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历时5年。
法显法师于公元399年,以六十五岁高龄发迹长安,涉流沙、逾葱岭,徒步数万里,遍游北印,广参圣迹,学习梵文,抄录经典,历时多年,复泛海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经耶婆提今印度尼西亚而后返国。时年已八十岁,仍从事佛经翻译。
1199年,即庆元五年正月,宋朝颁行杨忠辅创制的《统天历》。五年五月,杨忠辅创制新历,宁宗赐名为《统天历》。宋代发展最快的蔬菜当属“菘”,即为白菜,菘原产北方,汉魏年间逐渐传到南方,宋代已成为南北方人民最为通用的蔬菜品种。在所有的品种中,以扬州...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我国普遍存在的对历法的四种称呼说起:公历、阴历、阳历、农历。从分类标准来说,阴历是和阳历对应的,再加上阴阳历,只有...[百科]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百科]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