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花莲华经
这首歌取意宋代词人周敦颐的名作《爱莲说》,咏颂莲花以善为本、和而不流的高洁品质,歌词表面写的是花的秉性,实质是描摹城市的风骨。厦门有莲花,有莲坂,而这首歌的象征并不止于此。常立在海中,市容整洁,风景秀丽,不动声色不哀怨,曾孕...[百科]
活动之一便是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唐末。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写道:“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人们称之为“花朝”,因此民间便有一个“花朝”之庆。而随着季节时令的替换,百花也以各种不同的容颜缤纷了大地。百花的玉容笑貌。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了无数浪漫情趣。爱花惜花之人,自然也为百花留下许...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川楚白莲教起义(1795年-1804年),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清起义的事件。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教徒。始爆发于川楚陕边境地区,后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顶戴花翎虽为一体,却是“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清代“顶戴”分二种,一是凉帽,一是暖帽清代“花翎”也分两种,一是蓝翎,一是花翎。
陈爱莲,中国舞蹈演员。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陈爱莲艺术团团长,北京市爱莲舞蹈学校校校长,中国歌剧舞剧院舞蹈家兼编导、教员。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理事、...[百科]
元华,1952年9月2日生于香港,中国香港影视男演员。七小福成员之一。师承京剧表演艺术家于占元。1972年,参演第一部电影《精武门》。1978年,在电影《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中饰演黑无常。1985年,主演恐怖电影《僵尸先生》饰演“僵尸”任老太爷。1987年,主演动作《东方...[百科]
唐朝经济,是指七世纪到十世纪初唐帝国统治的中原、江南、四川与岭南等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认为此时期是中国经济由上古逐渐转为中世的关键时期。唐朝是繁荣强盛的大朝代,经济的发展与规模有长足的发展。隋朝末年因为战乱的关系产生大量无主地,使得均田制可以持续推...
宋朝经济介绍的是中国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开封,位于豫东平原的中心,又称汴梁、...
玄奘修习佛教经典,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产生西去印度求法的念头。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私往天竺”,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贞观三年八月,独自一人由长安出发,经数年艰难跋涉,终于到达印度。玄奘精通梵、汉文,将直译、意译巧妙融为一体,共译经论775部,1235典...
秦香莲是北宋时代包公案-铡美案中的苦情虚拟人物,这一故事广泛流传,被改编为评剧、京剧、晋剧、河北梆子、豫剧和越剧等多个版本;是被抛弃的妇女的代名词。[百科]
明洪武十五年正月,《华夷译语》编成。明朝建立后,为了了解元朝的有关情况,朱元璋命人编撰《华夷译语》。《华夷译语》用汉文解译蒙古语,内容包括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食、器用等,实际上是一本汉蒙字典。1389年,朱元璋召他进京,尊为上师。不久,由朝廷出资修建瞿昙...
花鼓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在众多名为“花鼓戏”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属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花鼓...[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