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是一部中国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由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汤若望等人编译,从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到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历时5年。
崇祯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明朝败亡之后,李氏朝鲜一些士族私下仍然使用崇祯年号,如崇祯纪元后八十三年(1710年)、崇祯后再癸丑(1733年)、崇祯后百三十八年(1765年)等等,这被称作“崇祯...
崇祯十七年三月,大顺军会师北京城下。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投降。十九日清晨,李自成军攻破内城。崇祯亲自响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响应,崇祯见大势已去,便与太监王承恩入内苑,对缢于煤山(今景山)寿皇亭树下,明朝至此宣告灭亡。明末李...
料罗湾海战,又称崇祯明荷海战,是中国古代规模比较大的海战之一。自明朝崇祯六年农历六月初一(公历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公历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后投入了战舰150多艘,士兵几万人;荷兰人方面印支殖民总部派遣数十艘最新式带加农...
崇仁学派是明朝吴与弼所创立的学派。吴与弼,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故称其所创学派为崇仁学派。该学派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理产生气,气产生万物;坚持万事“万殊而一体”。该学派门人众多,主要有娄谅、胡居仁、陈献章等。崇仁学派对明代学术思潮的兴起...
书鼓,是汉族传统棰击膜鸣乐器之一。流行于全国各地,专用于中国北方说唱音乐“大鼓书”等各种鼓书伴奏。[百科]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百科]
毛文龙到后,袁崇焕责问他违令数事,毛文龙抗辩,袁崇焕厉声叱之,并命除其冠带,历数他12大罪状,毛文龙丧胆,叩首乞免,袁崇焕遂取尚方剑将他斩于账前。袁崇焕杀毛文龙,对他重整军纪有震慑作用。
玄宗即位后,713年姚崇复相位,李隆基在军机国家大事等方面多询问于姚崇。姚崇为相后,向玄宗建议了10件事,基本被玄宗采纳。姚崇还反对度人为僧,取缔伪滥的僧徒12000多人,勒令他们还俗。东窗事发后,玄宗亲自审问,赵诲被判死罪,姚崇竭力营救他,玄宗非常...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我国普遍存在的对历法的四种称呼说起:公历、阴历、阳历、农历。从分类标准来说,阴历是和阳历对应的,再加上阴阳历,只有...[百科]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百科]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百科]
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李书文(1862~1934年),男,汉族。字同臣,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一生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他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镇邪恶,御外侮,以武扬威,誉满海内外。更因其枪法、拳术天下无双而得“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之美誉。[百科]
1662年6月1日(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朱由榔被吴三桂杀害于昆明。自延平武王郑成功于永历十六年(1662年)收复台湾,至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月郑克塽降清止,在台湾一直使用永历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