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时历
君权神授说,或作天授君权说(英语:Divinerightofkings),它是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法。即指自己是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作为人民只可遵从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这个说法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现过,在启蒙...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百科]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百科]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我国普遍存在的对历法的四种称呼说起:公历、阴历、阳历、农历。从分类标准来说,阴历是和阳历对应的,再加上阴阳历$#...[百科]
《崇祯历书》是一部中国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由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汤若望等人编译,从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到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历时5年。
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干支历,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是一种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干支历法历史悠久、深奥莫测,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百科]
1199年,即庆元五年正月,宋朝颁行杨忠辅创制的《统天历》。五年五月,杨忠辅创制新历,宁宗赐名为《统天历》。宋代发展最快的蔬菜当属“菘”,即为白菜,菘原产北方,汉魏年间逐渐传到南方,宋代已成为南北方人民最为通用的蔬菜品种。在所有的品种中,以扬州产的菘最为有名,...
大江东去,弥漫在历史长河里的是是非非,永远说不尽。三国里,因为历史记载有限,记载内容偏局限,又或者历来就备受争议等等原因,给后人留下了不少未解之谜,越是不解,反而越是引人去探究去分辨出个最真实的结果。这次小编特意选择了三国里历来备受争议的忠奸难辨之...
朱时茂,1954年3月28日出生于山东烟台,中国内地影视演员、小品演员、导演。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福州军区话剧团演员。197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水华选中朱时茂饰演影片《西沙儿女》中的傅海龙,从此步入影坛。1983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87拍摄《长江第一漂》...[百科]
1662年6月1日(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朱由榔被吴三桂杀害于昆明。自延平武王郑成功于永历十六年(1662年)收复台湾,至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月郑克塽降清止,在台湾一直使用永历年号。
庆历和议即公元1044年的“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宋付出岁币成为“君”,保一方“国泰民安”。
三国时期主要的遗族势力有匈奴、乌桓、羌、氐、山越和南蛮。这些特殊的势力加入乱世的角逐,对三国格局起了微妙的影响作用。一个蛮族的实力要从其经济、政治基础、科技和武装上来衡量,都还不可能马上入主中原。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百科]
大明历,是由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也称“甲子元历”。在历法中,祖冲之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是中国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