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
桓楚(公元403年-公元410年),东晋末年由楚王桓玄废晋安帝而建立。晋安帝元兴二年(403)2月,桓玄受封为大将军,9月又自称相国、封楚王、加九锡、领十郡。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控制东晋中央政府的楚王桓玄篡夺政权。十一月二十一日(阳历为403年12月20日),晋安帝献上...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
齐桓公称霸讲的是齐桓公在位期间,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汉主李势派其叔父李福、堂兄李权、将军昝坚等迎击晋兵。三月,桓温采纳袁乔的建议,避开对方主力,亲自率领大军直逼成都,与汉将李权交战,三战三捷,接着又大破李势之众,乘胜长驱直入成都。李势见大势已去,趁夜出逃,随后又派人向桓$#...
桓玄是桓温之子。桓温在世时,就有当皇帝的野心,只是由于王、谢等士族的阻挠,才未能如愿。桓玄也早就萌生了篡位的野心。在设计除掉司马道子父子之后,他认为篡权的障碍已经扫除,便在元兴二年(403年)2月受封为大将军,9月又自称相国、封楚王、加九锡、领十郡。12月...
郭桓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贪污案件。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以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对此,明太祖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各省官吏死于狱中达数万人以上。郭桓$#...
所谓的“三李”,其实既有“诗坛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人,也有“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三人。我们这里所说的三李,指的是李白、李贺、李商隐这三位“诗坛三李”。...
成武帝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4年―334年在位。
朝廷趁北方大乱令殷浩北伐,后殷浩失败,大权归桓温,于是桓温开始了有名的三次北伐。
一名灵宝,权臣桓温之子,袭爵南郡公。次年,他击败殷仲堪。杀司马元显,掌握朝政。桓玄总摄朝政后,罢黜了一批奸佞,提拔了一些俊贤。但稍后,他即奢侈无度,政令朝出夕改,众人备感失望。诗歌是陶渊明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方面。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
403年桓玄称帝后,终日骄奢荒侈,游猎无度,大兴土木,使得百姓疲苦,朝野怨怒。北府旧将刘裕、何无忌、刘毅、刘道规等人乘机起兵,反叛朝廷。404年刘裕与桓玄的战将吴甫之在江乘展开大战。刘裕手持长刀,大呼向前,所向披靡,怒斩吴甫之。一举击溃了楚军主力。玄军再次大败,桓$#...
曹操攻乌桓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后,袁绍病亡,其子袁尚、袁熙投奔居今冀东、辽宁一带的乌桓族,以图再起。
陇西李氏,是中国古代以陇西郡为郡望的一个李氏家族。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陇西李氏在秦代与汉代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
李郭之乱,指公元192年至公元196年间李傕、郭汜控制汉献帝刘协,把持朝政的历史事件。初平三年(192年),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人以为董卓报仇为借口率军攻陷长安,杀死司徒王允等人,掌控朝政达四年。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成功东迁至洛阳,并在曹操的控制下迁都许,李$#...
桓温改立新帝后,继而将矛头转向一些与其不合的皇族及朝臣,将殷、庚两大强族的势力消除殆尽。七月,桓温在姑孰病死,终年61岁。孙盛之孙遂请求桓温谅解,并答应立即改正。孙盛大怒,坚决不允许,诸子只得私下将书修改后交付出去。然而,孙盛当初已另写副本,流传他国。族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