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安节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还有下元节并称为一...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安西四镇,指中国唐代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开元六年(718),唐玄宗任命汤嘉惠为四镇节度经略使,从此四镇由专设的节度使统领。四镇节度使或称碛西节度使。节度使常驻安西府城龟兹,由安西都护兼领...
景云元年十月二十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被任命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唐自此开始设置节度使。按照唐朝的规定,只要是任命亲王为节度大使而亲王本人不在职位上处理日常事务,而是仍居京城为官的,都要在所镇守的地方另行设“副大使”一职。唐代设立节度使一...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杨安儿是益都人。金章宗泰和年间,金、宋开战,杨安儿趁乱聚众起义,攻占了一些地方,随即又投降金朝,官至防御使、副都统等职。这支义军全穿红祅,称红祅军。他们杀掠官吏,开仓济贫,人数多达几十万。七月,仆散安贞与沂州防御使仆散留家、安化军节度使完颜...
建安七子,是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位诗人的合称。建安七子中,“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孙士毅奉命带兵出镇南关,用兵安南,不到一个月,攻陷其国都黎城。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初,清军兵败而归,前后仅两月余。最终阮惠主动向清朝请和,乾隆帝同意讲和并承认了阮惠为安南的新君主。
唐长安城,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京师,是中国隋唐时期最大的都城。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
安平桥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安平桥们于今福建泉州安海镇西南,又被称为安海桥、五里桥、西桥。安平桥跨越晋江、南安两县之间的海湾,全部用花岗石砌成,坚固无比,规模巨大。安平桥桥头的刻石上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字样,证明当时最长的石...
端明殿学士、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司马光上书,对王安石执政以来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抨击,指责王安石独断专行,排斥、打击异已,而任用一些奸诈小人。司马光还指出当前政策中有6点失误,尤其是青苗、免役二法危害最大,造成老百姓越来越穷。由于皇室及群臣的极力反对,王#...
李安全篡位是指西夏期间的一场皇权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