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地理志
方志的编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随唐时期,这类有图有经称作图志、图经的著作便大量涌现。由中央政府明令全国各地大规模编撰方志,自隋开始。隋王朝将全国各地上报的地志和图志,汇集编纂成全国总图志。如州县有创造及山河改...
《三国志》是纪传体三国史,共65卷,分魏、蜀、吴三志。其中《魏志》30卷、《蜀志》15卷、《吴志》20卷。《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志》列于全书之首,对魏的君主称帝,叙入纪中;而对吴、蜀则称主不称帝,叙入传中。在中国古代纪...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nb...
张志宽,男,1945生,河北省深州市人,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现为天津曲协秘书长、全国快板书艺术委员会会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从小喜爱快板书艺术,1960年经郭荣起先生举荐步入专业,成为天津广播曲艺团唯一的一名学员。...[百科]
唐垂拱三年,孙过庭撰成《书谱》。孙过庭,字虔礼,陈留人。陈子昂所作墓志铭谓其才华并茂,胸有大志,但其生平不甚得志。孙过庭工楷、行、草3种字体,尤以草书见长。《书谱》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其墨迹可为孙过...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据悉,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
书鼓,是汉族传统棰击膜鸣乐器之一。流行于全国各地,专用于中国北方说唱音乐“大鼓书”等各种鼓书伴奏。[百科]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
正在这时,班固的弟弟班超托人奏疏,替兄申冤,表明班固只是编写史书,并无异心。班固反对迁都,以避免费资及动乱。充分赞扬汉军的英勇无畏及窦宪的战斗作风。班固意识到大祸临头,果然,一伙差人闯进班家,将班固五花大绑抓入洛阳监狱。几次审问,班固沉默无语,种竞下令拷打。班固被...
尚书省是我国古代的官僚机构之一,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
大理寺卿是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置大理寺的最初目的,是因为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6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商君书》着重论述商鞅一派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商君书》论述了“强国弱民”。例如:《商君书》中有“民弱国强,国强民...
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其中较著名的是温子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宋儒则重阐释义理、兼谈性命,因有此称。理学是中国古代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