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道家学说里,#...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百科]
朱命人取盆水泼于地,若崔将复水收回盆内,即可收留。崔知其意绝,羞愧撞死。汪笑侬据《烂柯山》传奇改编,为汪派代表作之一。成语“马前泼水”用来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也是京剧经典曲目之一。[百科]
中国画流派之一,中国山水画至北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又说:"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
到明帝刘庄在位时,出现一位叫王景的能人,他在治水方面颇有成果。这与今日的黄河流向十分接近。这几种作法,大大缓解了黄河自身的压力。这一年的苦战中有几十万人为之挥汗如雨,由于意外事故,还有许多人献出了生命。放水以后,滚滚黄河顺利流入汴渠,灌溉两岸田地,老百姓纷纷赞扬。...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始,刘邦拜韩信为帅,率兵东进魏,代,赵,燕等国.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军数万越过太行山,向东攻击赵地,越王歇与赵统帅陈馀二十万重兵屯结在井陉口(险要的关口),欲与韩信决战.韩信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采用背水列阵战术,于是率兵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地处驻扎.天明,韩信...
洺水之战发生在唐武德五年(即公元622年)正月至三月,是唐朝平定天下、统一国家战争中,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洺水流域击败刘黑闼军的一次重要作战。古水名,即洺河,在今河北南部。古洺水与今洺水有所不同,古洺水上游游两支,南支源出武安市西部,东流经永...
明朝水师又称大明水师,是曾经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
水镜八奇,简称“八奇”,是著名漫画家陈某所著的《火凤燎原》中司马徽培训的军师集团,司马徽在该漫画中称水镜先生,因为是由水镜先生司马徽培训出来的的这八位军师,所以也称水镜八奇。水镜八奇中的前七奇包括袁方、荀彧、贾诩、郭嘉、周瑜、庞统、诸葛亮,...
洪武九年,备倭城——蓬莱水城建成。明代沿海各省经常受到海上倭寇骚扰,所以自明初以来,就在沿海要冲设置防御据点,这些海防建筑体系分为卫、所、堡、寨等,山东蓬莱水城就是其中的典型,可以从中看出明代海防据点的形制和特点。蓬莱水城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以小海为中心,...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百科]
颉利又领兵至渭水便桥之北,派亲信执失思力进长安探听消息。太宗指责突厥负盟,囚执失思力于门下省。太宗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骑至渭水边,隔岸责颉利负约。继而唐大军赶至,颉利见状,请和。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塔内外粉刷成白色。
睢水之战又称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春发生,是楚汉战争中的一场大战。刘邦因不满汉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东向伐楚,而此时,项羽大军正在东边平定齐国之乱,后方空虚。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大举东进,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锋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睢水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