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章句
须句,古代国名,又作须朐,风姓。故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须句早期的历史不见于文献记载。春秋前期,作为小国的须句屡遭邾国的侵犯。公元前620年,鲁文公又出兵伐邾夺取须句,但未再使须句复国,而是把逃奔鲁国的郑文公之子安置在那里,须句$##...
三征高句丽,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三次对高丽进行的战争。这三次东征炀帝均御驾亲征。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炀帝刚刚巡游江都结束便开始为这次东征进行各项粮草军备,至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正式进军,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泛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自己的身份,用非常尊重和礼貌的方式来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但非常有才华的人。使之为己效劳,此方法一度成为招贤纳士的良方指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
越剧《西厢记》,有人称其为越剧四大经典剧目之一,是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之一,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经典剧目。该剧是根据元人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改编而成,讲述唐贞元间书生张生,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发生爱情的故事。该剧以歌颂莺莺和张珙的纯真爱情和挣脱封建#$...[百科]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明章二帝继承并发扬了光武帝的中兴大业,继续执行宽松治国和与民休息的开明政策,在政治上以刑理治国,推行德政,法令分明,整肃吏治、严惩不法官吏,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并坚持后妃外戚不准参政的政策。社会经济上则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凡九次,修治汴渠完...
明帝孝昌二年(526年),杜洛周起义,鲜于修礼率降户反于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起义,建元鲁兴。六镇兵民响应。六镇之叛失败后,余众被置于冀、定、瀛三州就食,称降户。
《史记》诞生之际,并无固定的书名。正当司马迁潜心撰写《史记》时,一场大祸从天而降。没想到,这番话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便将司马迁投入牢狱,到第二年司马迁被处以宫刑。
秦王子婴白马拉的无装饰的车子,颈上系着绳子,捧着皇帝的印玺标记,下车立于路旁,向刘邦军投降。刘邦军诸将中有人提议杀秦王。本想在秦宫中住宿,樊哙、张良等人提醒刘邦不要这样做。于是刘邦封存秦宫府的财物,把军队撤出咸阳城,回军霸上,并召集附近县城的父老及知名人士开会。
建隆元年二月,宋废除了宰相坐议之礼。以往各朝,每逢国家大事,皇帝必召宰相等重臣坐在一起,共同商议。议毕,皇帝赐茶,臣子方可退下。唐及五代时期,仍沿此制。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仍留用范质、王薄等后周重臣。他们奏请改变旧制,不再由君臣坐在一起共同商讨,代之以奏札。宰相有事,可奏呈...
回杯记,二人转曲目。讲述的是明代张廷秀进京赶考得官后,回到家乡苏州。为了试探王兰英是否真心等待,张廷秀巧扮成乞丐,在王府的后花园与王兰英相认的故事。通过对话,反映出封建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穷人受迫难打官司。本剧通过张廷秀和王兰英的唱词,追溯张廷秀进京赶考前与王兰英的爱情故...[百科]
元稹又是小说家,所作《莺莺传》为《西厢记》故事所取材。另有《元氏长庆集》传世。
贞观十四年二月,李世民为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命孔颖达撰写《五经正义》。太宗即位后,大力提倡教育,扩充学校。并大征天下名儒为学官,还规定学生能明一大经以上者皆得补官。学校教材以儒经为主,太宗以儒经师说多门,章句繁杂,命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正义》,以资讲习。...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