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苏洵为老苏,苏轼为大苏,苏辙为小苏。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
宋词四大家指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人。众所周知,宋词在中国文学历史上的成就是无可比拟的。宋词四大家中,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词人,苏轼和辛弃疾则是豪放派的代表。他们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对当时以...
苏门四学士是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北宋后期,苏轼作为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享有盛誉。在苏轼的提携下,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逐渐为世人熟知。在苏轼的大力推荐下,这四人很快就名满天下,因都得到...
文词之友指的是唐朝著名诗人包融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包融擅诗,其子亦擅此雅道,父子三人齐名当时,与苏洵一家很是相像。于休烈擅文,著文集十卷行于世。贺朝亦为诗人,文词俊秀,名扬上京。万齐融诗文并重,人间往往传其文,可见其风采。
在审问的过程中,卫律当场把虞常杀死,以此来威胁苏武。张胜害怕了,跪下投降,并承认了与虞常同谋。这么说无非是想把苏武长期监禁罢了。可是,匈奴人却骗汉朝大臣说苏武已死了。常惠告诉使者苏武还活着,并出了一个主意,让汉使救苏武。第二天,使者去见单于...
苏峻、祖约之乱,又称苏峻之乱,是东晋成帝年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叛乱,爆发于咸和二年(327年),由历阳内史苏峻发起,联结镇西将军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起兵进攻建康。于次年攻破建康执掌朝政,庾亮则与江州刺史温峤推举征西大将军陶侃为盟主,建立讨伐军反抗苏$...
苏禄本是一个群岛国,有东王、西王、峒王总理其事。这是苏禄国对郑和使团访问苏禄的回访,也是继渤泥、满刺加国王之后,又一个海外国家首领亲自率领使团来中国访问。在京期间,三王受到最高规格的接待。九年,东王在南归途经德州时,不幸因病去世。永乐十六年九月一日,成祖亲...
庚亮认为苏峻、祖约不忠,次年十月,庚亮不顾朝臣异议,下令征讨苏峻。苏峻闻知,便联络豫州刺史祖约,以讨伐庚亮为借口共同起兵反晋。九月,陶侃指挥水军攻打石头城,庚亮、温峤率兵万人,从陆路进击。苏峻率8千士兵迎战,被陶侃部将彭世、李千斩杀,余众溃逃。329年...
苏门六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苏门六学士是在苏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也有人称为苏门六君子。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百科]
苏尔奈,即新疆唢呐,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双簧气鸣乐器。维吾尔语称苏尔奈、唢乃依,又有锁呐、琐奈、锁奈、唢呐等多种译称。俗名喇叭。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科]
苏古笃,又称色古笃,汉语称为火布思、胡拨、琥珀,纳西族弹弦乐器。纳西语苏古笃是一定要学会的意思。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与普遍流行于新疆少数民族中的考布思以及西藏普遍流行的扎木聂是同族乐器;苏古笃与扎木聂形式更为一致,只是弦轴多少的差别罢了;在云南省...[百科]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
2个月后,齐湣王听从苏秦劝谏,取消帝号,随后秦国也取消帝号。
环肥燕瘦一词出自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环是指杨玉环也就是杨贵妃,她比较胖,但胖得很美,燕是指赵飞燕了,她瘦得跟燕子一样轻盈美现,所以叫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