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五年,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奉诏设计并主持铸造中国最早的针灸铜人。王惟一,又名王惟,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等职。王惟一还编撰了针灸著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
青铜器(Bronze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
青铜器(Bronze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商代大型青铜雕塑作品,以人物雕像最具特色。共10余件,有贵族头像,也有奴隶形象。三星堆青铜雕像反映了3000年前巴蜀地区青铜文化的艺术成就。帝乙归妹商王文丁杀了周族首领季历以后,商周关系恶化。帝乙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礼,并命姬昌继其父为西...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百科]
铜角,又称吹金,是古代少数民族和汉族唇振气鸣乐器。铜角是乐器“角”中的一种,另外还有牛角、竹角等乐器。原为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乐器,它在古代流行地域广泛,是中国北部、西北部各族人民常用的民间乐器。[百科]
商代人采用内加热的熔炼技术,把金属块和燃料一并投入坩埚或竖炉中点火加工。商代中晚期,中国发明了铜、锡、铝三元合金;东周时期则产生了著名六齐合金规律。中国使用最早的青铜器铸造是石范铸造,大约出现在夏代。它使用次数较多,但不易加工,且不耐高温,故进入商代中期后...
如果说中国的青铜器是在夏代一直到商代的早期得到初步发展的,那么到了商代的中晚期,中国的青铜时代已经进入了发达繁盛的阶段。在中国历史上,青铜器的技艺真是源远流长,即使是在铁器已经普遍使用的战国、秦汉,青铜器仍然相当广泛地使用着,并在工艺上继续发展。因...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因城东有一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故名铜鼓。东邻宜丰县,南接万载县,西界浏阳市、平江县,北连修水县。地形西宽东窄,略呈三角形状。总面积1551.9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7%以上,丘陵盆地占13%,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0余座,属典...[百科]
山顶洞人文化遗址是1930年发现的,1933年和1934年进行了发掘,已挖完。山顶洞文化的底层直接堆积在“北京人”遗址的第1层上。山顶洞人掌握了钻孔磨光技术,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生产活动有采集、渔猎,人死后还懂得埋葬,山顶洞人的群居生活...
铜铃,古代乐器。古属八音之一金类。铃的形状也象钟,但比钟小得多。最典型的有N铃,高4.8厘米、宽4.3厘米。据说系安阳出土,大约是商代的。还有成周铃,高10厘米、宽6.6厘米,是西周时代的。它们的形状都是平口,上有桥形纽。由其大小推测它的用途:小铃大约是旗子上的点缀品,大的是乐器。...[百科]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度继续发展的时期,由于奴隶制上层建筑的需要,促进了青铜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部分铸有铭文,少则几字、几十字、多则达几百字,铭文内容简明扼要地记述了当时的奴隶买卖、战争、赏赐、祭祀和法律诉论等情况,补充和纠正了史书记载之缺误,是研究西...
杜岭方鼑是目前发现的商代中期最大的青铜礼器,用于祭祀、饪食,1974年发现于河南郑州张寨南街杜岭土岗。司母戊方鼑司母戊方鼑是商王文丁为祭祀母戊而铸造的祭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殷墟出土,重875公斤,是中国现存最重的青铜铸件。腹壁内铸铭文“司母戊”3个字,司通“祠”字,...
演奏时,左手竖持铜铃中间木柄,上下晃动,坐奏时还可碰击肩、膝,发音哗哗作响,音色清脆响亮。旧时,用于土家族巫师(又称梯玛、土老司)主持的祭祀和迎神送鬼等仪式活动中,左手持八宝铜铃,右手执牛角,时而摇铃,间或吹角,并伴以歌舞。20世纪50年代后,民间传统的《八宝铜...[百科]
《蹬人》是山东省杂技团的拳头产品之一,其特点是把“蹬”与“翻”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地面跟头、脚上跟头和对传跟头,动作技巧难度较高。2010年1月,《蹬人》获第34届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金小丑奖。2012年2月,《蹬人》惊艳奥斯卡,表现完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