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笔记
(宋)苏轼简介《仇池笔记》,宋苏轼着。二卷。是书为其《东坡志林》姊妹篇,其内容风格俱与《志林》略同。故明赵开美序云:「《笔记》于《志林》,表里书也。」内容涉及当代人物轶事、个人生活记录,大抵兴到即写,自成妙绪。但《四库全书总...[书籍]
◎八阵图诗予尝梦杜子美云:「世人误会《八阵图》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以为先主、武侯欲与关羽复仇,故恨不灭吴,非也。我意本为吴、蜀脣齿之国,不当相图,晋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吴之意,此为恨耳。」◎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予少时书室前,竹柏杂花,众鸟巢于上。武阳君恶杀生,婢仆不得...[书籍]
笔法记(旧题五代)荆浩撰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镇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书籍]
《临池诀》或作《临池妙诀》二篇,首叙书法传授源流,自谓得永兴家法,乃取《翰林隐术》、右军《笔势论》、徐吏部《论书》、《窦臮字格》、《永字八法势论》,删繁选要,以为其篇,为目有八。吴郡张旭言: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师乃羲、献之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书籍]
《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共二十六卷。清代笔记小说集,部分内容由作者儿辈记录整理而成。全书近一千三百条,分成四目:一,谈故:记叙清代典章与科甲制度、衣冠胜事等;二,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烈女等事;三,谈艺,评论...[书籍]
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明年春,来于石鼓岩间,遇一叟。因问,具以其来所由而答之。叟曰:"子知笔法乎?"曰:"叟,仪形野人也,岂知笔法邪?"叟曰:"子岂知吾所怀耶?"闻而惭骇。叟曰:"少年好学,终可成也。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书籍]
《南越笔记》(十六卷)清·李调元著。记录南越地方风俗民情之作。==============================================================================南越笔记十六卷,是书又名《粤东笔记》,记载广东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矿藏物产等...[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五两汉笔记史评类提要【臣】等谨案两汉笔记十二卷宋钱时撰时有融堂书解已着録此书皆评论汉史嘉熈二年尝经奏进前有尚书省劄称十二卷与此本合叶盛水东日记以为不完之本非也其例以两汉书旧文为纲而各附论断于其下前一二卷颇染胡寅读史管见之习...[书籍]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自序芸生号万,造化本出无心;嗜好偏多,人情因之自扰。昔渊明采菊,徒见于诗;茂叔爱莲,姑存其说。非玩物之丧志,聊即事以寓言。仆未娴蓄牸养鱼,惟喜滋兰树蕙。将使堂堂白日消磨于玩物之中;何如习习清风领略于酸碱之外。爱栽小说,就正大方,...[书籍]
临池管见上世结绳而治,自伏羲画八卦,而文字兴焉。故前人作字,谓之字画。画,分也,界限也。《尔雅·释丘》:“途出其右而还之,画邱。”注言:为道所规画。《释名》:“道出其右曰画邱。人尚右,凡有指画,皆尚右。”故用右手画字。或篆,或隶,或楷,或行,或草,皆当不忘画字之义,为横,...[书籍]
《凤凰池》,十六回,清烟霞散人撰。烟霞散人,据今人考证,即为康雍年间刘璋。[书籍]
其中《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射阳先生文存》是以后故宫发现《射阳先生存稿》以前,最完整的一个吴氏文集辑本。此外,吴玉搢的《山阳志遗》4卷、段朝瑞的《张力臣年谱》等,都是稿本。通过刊印流行,保存了淮安的一部分重要的历史学术文化资料。二是树立了地方官关注文化、关心知识分子的榜样。...[书籍]
《阅微草堂笔记》,汉族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书籍]
民国笔记合集[书籍]
《试笔》摘自《欧阳文忠集》,包括《学书为乐》、《学书消日》、《学书作故事》等几则小品,大约是平时信手记下的学书体会。学书为乐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