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
体仁子曰:“是书何谓而秘称禁书?”盖缘外无独秘,故以禁书名之也。[书籍]
正文·伯牙琴自序予集诗文若干,名伯牙琴。伯牙虽善琴者,钟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知琴难也。今世无知音,余独鼓而不已,亦愚哉!然伯牙破琴绝弦,以子期死耳,余未尝遇子期,恶知其死不死也?故复存此。[书籍]
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及吴又可《温疫论》等诸说,析理至微,病机甚明,而治之有方。例如书中归纳温病清络、清营、育阴等治法,实是叶天士散存于医案中之清热养阴诸...[书籍]
萧红的《马伯乐》是她全部作品中被评论界评论得最少,甚至被视为萧红创作的“异端”作品。马伯乐是个萧红笔下一个时代的旁观者、多余的人。怯弱、自私、多疑、平庸,满腹牢骚,永远都在想,从来不会做的人。整天怨天尤人,逃避现实和困难,成天沉迷在自己的悲观哲学中。[书籍]
序:清叶桂讲授,门人顾景文等据笔记整理而成;《续临证指南》中称为《外感温热篇》;《温热经纬》中称作《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医门棒喝》则称《叶天士温热论》。阐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归纳为"温邪上受,首先犯上,逆传心包";提出温病...[书籍]
刘书,字孔昭,渤海阜城人,北齐思想家。其生平事蹟不得详知。据北史、北齐书本传,刘书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北分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異常尖锐时期,北朝为異族统治,其所撰之刘子,针对当时的社会时弊,表达了自己治国安民的思想主张和为国建功立业、施展个人才能的政治抱负...[书籍]
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对瘟疫病因和传染途径的认识,较之前人有较大突破。吴氏参考古今医案,创造了一些较有实用价值的治法。书中详论温疫病因、初起、传变诸症及治法等内容。是在《伤寒论》成书1400年之后医学史上又一部具...[书籍]
上卷先论温病伤寒辨,以风温统论风温、温热、冬温、温毒症状和治法;下卷论湿温、暑温,分湿多热多而辨证用药各有不同。两卷又各依上、中、下三焦分述脉证、治法和方药,又补入吴又可达原饮证治。[书籍]
上卷详注《内经》》、《难经》及《伤寒论》中伏气温病,并附注《伤寒论》暴感暑热、兼感湿温各条;中卷辨正《温热暑疫全书》、《伏邪篇》、《伤寒绪论》、《温疫论》中有关温热病的一些条文;下卷重点论述伏气温病,对其发病原因、病理过程和治疗原则...[书籍]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即《难经》所谓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也。广义伤寒疾病的外因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书籍]
卷一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与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卷二列表症候32条;卷三列里证症候41条;卷四叙述汗、下、清、和,补等治法,并辨别由于温热余邪未尽所引起的种种后遗症等。所附《佛崖验方》一卷,共收载治疗温热病方84首。[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三刘家集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三刘家集一巻宋刘涣刘恕刘羲仲之遗文也涣字凝之筠州人登天圣八年进士为颍上令以太子中允致仕长子恕字道原举进士入髙等授钜鹿主簿迁知和川翁源二县司马光受诏修资治通鉴奏请同修转著作郎与王安石不平告归终养...[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五春秋传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案春秋传十五卷宋刘敞撰敞所作春秋权衡及意林宋时即有刊本此?则诸家藏弆皆写本相?近时通志堂刻入经解始有板本故论者或疑其伪然核其议论体裁与敞所着他书一一脗合非后人所能赝作也其书皆节録三?事迹断以已意其褒贬义例多取诸公羊谷梁如以庄公围郕师...[书籍]
温氏母训明温璜述●提要臣等谨案:《温氏母训》一卷,明温璜録其母陆氏之训也。璜初名以介,字于石,号石公,后以梦兆改今名,而字曰寳忠,乌程人。崇祯癸未进士,官徽州府推官,事迹附见《明史?邱祖徳传》,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忠烈。璜有遗集十二卷,此书其卷末所附録,...[书籍]
△《温公易说》六卷(永乐大典本)宋司马光撰。考苏轼撰光《行状》,载所作《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宋史?艺文志》作《易说》一卷,又三卷,又《系辞说》二卷。晁公武《读书志》云:“《易说》杂解《易》义,无诠次,未成书。”《朱子语类》又云:“尝得温公《易说》于洛人范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