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书籍]
可谓有志者事竟成也。冢宰尹公曼司铨曰,闽士翁晏以贡就教职,公试之不许,曰:子当出科第。后果举进士,终广东副使。又有三举子选除知县,色不豫,公曰:莫以知县为小官,且去做看。后三人皆不终其职。人称公之识鉴。正德戊辰廷试,二甲、三甲一名各刊策,丁丑会试五经各刊文三篇,皆异常格。...[书籍]
马可·波罗的游记,产生于欧洲印刷术发达之前许多年,而且原稿已佚,根据原稿传抄传译的大约一百四十多种抄本中,没有两种本子是完全相同的,这就给该书的翻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据推测,原稿是用中古时代的法意混合语写成的,现存最早的版本是由西班牙托莱多教会图书馆收藏的塞拉达拉...[书籍]
【张可久】(约1270—?)元散曲家。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先以路吏转首领官,后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迁为昆山幕僚。因仕途不得意,晚岁久居西湖,以山水声色自娱。他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等词曲唱和,尊马致远为先辈。一生专力写...[书籍]
桯史,是宋人岳珂所作的記載兩宋時代朝野見聞的一部史料隨筆。岳珂,字肅之,號亦齋,又號倦翁,祖籍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是抗金名將岳飛的孫子,敷文閣待制岳霖的次子。他生於宋孝宗淳熙十年,【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二十八:「銀青清白頌語」附注:「紹熙壬子十月,先君子帥廣...[书籍]
《四库全书学史》(明)邵宝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五学史史评类提要臣等谨案学史十二卷明邵宝撰寳字国贤无锡人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寳所著有左觿容春堂集诸书俱别着録此书乃其为江西提学副使时所作为卷十有二以象月又...[书籍]
导言吾国先哲精研史学者,以刘知幾、章学诚二氏为最著,刘氏《史通》外篇,有《史官建置》、《历代正史》两篇,所论自上古迄唐初之史学源流演变,即中国史学史之滥觞也。章氏曾仿朱彝尊《经义考》之例,撰《史籍考》,寻其义例,盖欲...[书籍]
史纠(明)朱明镐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五史纠史评类提要(臣)等谨案史纠六卷明朱明镐撰明镐字昭芑太仓人是编考订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上起三国志下迄元史每史各为一编元史不甚置可否自言仿郑樵通志不敢删削唐...[书籍]
辽史一百十六卷,元脱脱等修,记载辽政权二百多年(公元九○七--一二五年)的历史。其中也兼敍了辽以前契丹族和辽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的历史。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各族之一,魏书、隋书等史都有传。唐末,封建军阀篡夺和瓜分农民起义的果实,在中原和南方...[书籍]
茗史明万邦宁辑小引须头陀邦宁,谛观陆季疵《茶经》、蔡君谟《茶谱》,而采择收制之法,品泉嗜水之方咸备矣。后之高人韵士相继而说茗者,更加详焉。苏子瞻云:从来佳茗似佳人。言其媚也。程宣子云:香衔雪尺,秀起雷车,美其清也。苏廙著《十六汤》,造其玄也。然媚不如清,清不如玄,而茗之旨...[书籍]
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唐李延寿撰。南史起公元四二○年(宋武帝永初元年),终公元五八九年(陈后主祯明三年),记述南朝宋、南齐、梁、陈四个封建政权共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北史起公元三八六年(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终公元六一八年(隋恭帝义宁二年),...[书籍]
宋史修于元末,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巖、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全书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后...[书籍]
史記集解序裴駰〔一〕班固有言曰:〔二〕「司馬遷〔三〕據左氏、國語,〔四〕采世本、戰國策,〔五〕述楚漢春秋,〔六〕接其後事,訖于天漢。〔七〕其言秦漢詳矣。至於采經摭傳,〔八〕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捂。〔九〕亦其所涉獵者廣博,貫穿經傳,馳騁古今上下數千載閒,斯已勤矣。...[书籍]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开始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书籍]
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唐李延寿撰。南史起公元四二○年(宋武帝永初元年),终公元五八九年(陈后主祯明三年),记述南朝宋、南齐、梁、陈四个封建政权共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北史起公元三八六年(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终公元六一八年(隋恭帝义宁二年),...[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