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
《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吴子》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在历史上曾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因而为历代兵家所重视。[书籍]
吴氏中馈录(浦江吴氏中馈录)宋浦江吴氏《吴氏中馈录》收于元陶宗仪《说郛》,名为《浦江吴氏中馈录》。《绿窗女史》、《古今图书集成》亦载。一、脯鲊◎蟹生用生蟹剁碎,以麻油先熬熟,冷,并草果、茴香、砂仁、花...[书籍]
《吴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颁定的“武经”之一。吴起撰。吴起,战国时卫国(今山东曹县北)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81年。吴起重名轻利,敢于改革,善于用兵,是战国时期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兵法家。他初拜曾参为师,勤于学业,后因母死不归,被曾参所逐,遂...[书籍]
《吴地记》一卷,旧题唐陆广微撰。又《后集》一卷,佚名氏撰。此为中国早期著名地方志书。传本多种,有明万历《古今逸史》吴琯校本,天启三年樊维城《盐邑志林》本,冯梦龙《五朝小说》本,清张海鹏《学津讨原》本,道光中曹溶《学海类编》本,同治三年陈莲塘《唐代丛书》本,...[书籍]
吴太伯传第一吴之前君太伯者,后稷之苗裔也。后稷其母台氏之女姜嫄,为帝喾元妃。年少未孕,出游于野,见大人迹而观之,中心欢然,喜其形像,因履而践之。身动,意若为人所感。后妊娠。恐被淫泆之祸,遂祭祀以求,谓无子履上帝之迹,天犹令有之。姜嫄怪而弃于厄狭之巷,牛马过...[书籍]
【吴江雪】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4卷,20回。题佩蘅子撰。郑振铎等前辈认为是明代作品,列为最早的才子佳人小说。今人考证是清代作品。小说写苏州秀才江潮与才女吴媛遇合的故事。江潮到支硎山还原,与吴媛一见钟情。在雪婆的帮助下,二人暗换信物并赠诗而别。后来有小人丘石公...[书籍]
(唐)陆广微撰按《史记》及《吴越春秋》,自禹治水已后,分定九州,《禹贡》扬州之域,吴国四至:东亘沧溟,西连荆郢,南括越表,北临大江,盖吴国之本界也。今郡在京师东南三千一百九十里,当磨蝎斗牛之位列,婺女星之分野。从秦始皇并吞六国之后,至汉顺帝永建四年,有山阴...[书籍]
《吴越备史》四卷、《补遗》一卷,旧本题宋武胜军节度使掌书记范坰、巡官林禹撰。载钱鏐以下累世事迹,据旧目卷首列《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爵封谥表》,《十三州图》,《十三州考》,今唯存《十三州考》一篇,其图表俱佚。後附《补遗》一卷,则不载作者名氏。考陈振孙《书录解题...[书籍]
《吴医汇讲》指出唐氏为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名医。当时江南地区尤其苏州名医汇萃,学术气氛很浓,唐氏搜集诸名家文章,汇成此书,名曰“汇讲”,实际是一部很好的医论性杂著。[书籍]
吴子战国吴起卷上图国第一料敌第二治兵第三卷下论将第四应变第五励士第六图国第一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书籍]
《吴三桂演义》不题撰人又名《明清两周志演义》,主要描写吴三桂由宁远总镇到投降满人,逼死永历帝,后又反抗清朝,妄自称帝,最后终至败亡的这段史实。其中穿插了吴三桂与爱妾陈圆圆的离合。作者对吴三桂不拘于“成王败寇”之说,比较真实、生动地刻画了这一复杂的历...[书籍]
吴医汇讲清唐大烈自序粤稽炎晖纪物,首垂《本草》之经,云瑞名官,肇启《灵兰》之笈。宗传历代,各立家言,衍迄今,尤工搜录。篁南江氏,有《类案》之编,东逸罗君,有《汇粹》之选。惟渊源之有自,斯继述之多人。矧吾吴文献之邦,乃良医荟萃之域,韩门昆季,擅卢扁之称,葛#$...[书籍]
《吴船录》二卷,宋范成大撰。成大於淳熙丁酉,自四川制置使召还。取水程赴临安,因随日记所阅历,作为此书。自五月戊辰,迄十月已巳。於古迹形胜言之最悉,亦自有所考证。如释继业纪乾德二年太祖遣三百僧往西方求舍利贝多叶书路程,为他说部所未载,颇足以广异闻。[书籍]
吴郡二科志(明)阎秀卿撰吴郡二科志叙吴郡二科志●吴郡二科志叙天下惟东南为最东南惟吴会为最山川紏郁材产饶裕昔人谓多奇材士声施于世旧矣柱史纪其美郡乘书其长固不待更缉而其未缉者不能独巳也则亦待善述者有取焉予尝考之有达官有硕辅有忠臣有循吏有孝子有节...[书籍]
吴礼部词话元吴师道〈木兰花慢〉,柳耆卿清明词,得音调之正。盖倾城、盈盈、欢情,于第二字中有韵。近见吴彦高中秋词,亦不失此体,余人皆不能。然元遗山集中凡九首,内五首两处用韵,亦未为全知者。今载二词于后。柳词云:「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