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
正文·伯牙琴自序予集诗文若干,名伯牙琴。伯牙虽善琴者,钟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知琴难也。今世无知音,余独鼓而不已,亦愚哉!然伯牙破琴绝弦,以子期死耳,余未尝遇子期,恶知其死不死也?故复存此。[书籍]
萧红的《马伯乐》是她全部作品中被评论界评论得最少,甚至被视为萧红创作的“异端”作品。马伯乐是个萧红笔下一个时代的旁观者、多余的人。怯弱、自私、多疑、平庸,满腹牢骚,永远都在想,从来不会做的人。整天怨天尤人,逃避现实和困难,成天沉迷在自己的悲观哲学中。[书籍]
〖白虎通义〗四卷。汉班固(32-92)撰。此书又称《白虎通》。汉章帝建初四年(79),令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参加者有贾逵、丁鸿、杨终、班固、李育、楼望、成封、桓郁等数十人,有今文经学家,亦有古文经学家;当时...[书籍]
《虎钤经》是中国宋代著名兵书。“虎”为“虎符”,即“兵符”,“钤”即“锁钥”,《虎钤经》即为开启兵符锁钥之书,掌兵权者应备之经。许洞撰。共二十卷、二百一十论。该书始撰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完成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现存有明嘉靖刊本及清《四...[书籍]
虎丘茶经注补(明)陈鉴著一之源[经]茶,树如瓜芦。(注:瓜芦,苦袄也。广州有之。叶与虎丘茶无异。但瓜芦苦耳。)花如白蔷薇。(注:虎丘茶,花开比白蔷薇而小,茶子如小弹。)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注:虎丘茶园,在烂石砾壤之间。)野者上,园者次。(注:#$...[书籍]
五虎平南(又名《五虎平南后传》)版本:同文堂刋本。四十二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为《五虎平西》的续书,叙述狄青等五虎将南征平叛的故事。[书籍]
《白虎通义》,又省称《白虎通》,东汉班固撰。清代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将这部书收入子部杂家类。汉代在统一天下后,废除秦代的书禁,广开献书之路,设立五经博士,经学由此繁荣,成为汉代典章制度的重要依据及统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但经学由于文字和师承的不同形成了今文和古文之...[书籍]
五虎征西(又名《五虎平西前传》丶《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全传》)版本:同文堂刋本。十四卷一百十二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本书是《杨家将演义》的分支。与《万花楼演义》同脉络,但情节内容自成首尾,叙述宋仁宗命狄青等五虎将征西的故事。不少戏曲剧目取材于...[书籍]
谈虎偶录徐枕亚著文虎小道也,然非心灵手敏者,不足以语此。心灵矣,手敏矣,而少诵诗读书之功,寡博闻强识之力,胸中所储蓄者,不足以供其驱遣,仍不足以语此。其有读书虽多,食古不化者,其有诗文或有可观,一谈此道,则瞠目结舌,不能道只字,纵饮以墨水三升,亦无由凿开一窍,若是...[书籍]
伯乐相马经相良马马生,足堕地、无毛,行千里。尿举一脚,行千里。阑筋竖者,千里。马膝如团曲,千里。马一岁、上下齿二十,四岁、齿黄,三十三岁、齿白。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明。脊为将军,欲得强。腹为城廓,欲得张。四下为令。头欲长。眼欲得高眶,眼睛欲得如悬铃、紫艳光,眼...[书籍]
却说前书五虎将征服西域边夷,奏凯班师,回朝见主,论功赐爵,俱受王封。当时各将士同告驾荣旋谒祖,仁宗天子准奏,各赐荣归故土,限以三年为满期,期满之后,仍复回朝伴驾,同保江山。后话休题。再考大宋开基承统以来,边廷侵扰之患屡屡不息。始自太祖传位与匡义太宗,以至真宗,及今仁宗。然...[书籍]
唐祝文周四杰传近代程瞻庐楔子周美人影射张梦晋铁先生演说唐解元诗曰:吴儿享受神仙福,雪月风花看不足。满城排队去迎春,又见花灯来炫目。千门挂彩六街红,笙歌盈耳喧春风。歌童舞女喧南北,王孙公子来西东。观灯未了兴未歇,等闲又届清明节。呼船载酒共游春,蛤蜊市上争尝新。吴塘穿...[书籍]
评注灯虎辩类(近人)谢会心编次评注灯虎辩类岭东凤城谢会心编次自序晋杜预曾谓,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其对武帝也,自谓有《左传》癖。余观古今士癖多矣,有癖于诗,有癖于酒,有癖于书画琴碁,有癖于山水金石。推之七情六欲,三教九流,又各随性近而成癖。好拙讷如,余自问固无所...[书籍]
今者人得五虎,英雄佐粥,保护江山,扫除国敌。后话休题多表。忽一日,仁宗天子临朝。但见祥光灿烂,瑞色辉煌。是时众文武百官员朝参已毕,文归文位,武列武班。有值殿传宣官说:“万岁有旨,众臣有事启奏,无事卷帘退班。”不一会,有陕西本章一道启奏天子,奏本官呈上奏表,天子展开御案看罢...[书籍]
《张伯渊茶录》明张源引洞庭张樵海山人,志甘恬澹,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故所诸《茶录》,得茶中三味。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谓纤悉具备。其知...[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