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严陵集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严陵集九巻宋董编东平人逌之子也自着曰广川葢欲附仲舒裔耳绍兴间知严州因辑严州诗文自谢灵运沈约以下迄于南宋之初前五巻皆诗第六巻诗后附赋二篇七巻至九巻则皆碑铭题记等杂文棻自序谓尝与僚属修是州图经搜求碑版稽考载籍所得逸文甚...[书籍]
(南朝粱)鮑堅武山武山高可萬仞山半有盤瓠石窟中有一石狗形云是盤瓠之遺像又有斑蛇四眼身大十圍山有水出謂之武溪是也在縣之西黄聞山昔有臨沅黄道真住黄聞山側釣魚因入桃花源陶潛有桃花源記今山下有潭名黄聞此葢聞道真所説遂為其名也風門山風門山有石門去地百餘丈每欲風起此門先有黒若...[书籍]
《金陵秋》是由林纾所写的章回体小说,以作者同乡辛亥革命将领林述庆军中日记的真实经历为背景,以虚构人物女学生胡秋光为纬,记叙、描写了辛亥至民国元年间社会的鼎沸纷扰状况。[书籍]
《贞陵遗事》《续贞陵遗事》辑佚《贞陵遗事》佚文《贞陵遗事》二卷,令狐澄撰。《新唐志》史部杂史类著录。注云:“绹子也。干符中书舍人。”(作者考订参见周勋初《唐人笔记小说叙录》)《直斋书录解题》史部杂史类有《贞陵遗事》二卷、续一卷,云:“唐中书...[书籍]
谁知世界上大富大贵,固然要有点福泽来消受他,就是这夫耕妇锄,日间相帮着辛苦,夜晚一倒头睡在一张床上,也是不容易的。偏生这一年,由冬徂春,无一点雨泽,田土坼干,眼见不能种麦。等到四月底,才降点雨,合村赶着种了小秧。谁知久晴之后,必有久阴,又接二连三的下了四十五天的大雨,田庐...[书籍]
弘道书序圣人之道着在六经七十子传之汉唐先儒继之以实学裁成英俊各适于用长久治安也天纵圣哲千龄百纪不易觏古今人才计之大都非狂则狷者多不以中道损益任其所偏则流放无底而材不达矣故一归于学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也所处不过饮食男女之闲所习不过兵农礼乐之事非有高远绝伦杳渺难...[书籍]
佚名张贵妃名丽华,兵家女也。父兄以织席为业。后主为太子,以选入宫,侍龚贵嫔为良娣。贵妃年十岁,为之给使。后主见而悦之,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后主即位,拜为贵妃。妃性聪慧,甚被宠遇。后主始以始兴王叔陵之乱,被伤,卧于承香殿。时诸姬并不得进,惟贵妃侍焉。而柳太后犹...[书籍]
穆王于昆仑王、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衡山、恒山、终南山、会稽山、青城山、天台山、罗浮山、崆峒山致王母观,前后度道士五千余人,秦始皇帝并吞六国,招方士,好长生之术,遣使往蓬莱采不死药,造宫观一百余所,度道士一千七百余人。汉文帝、窦太后并好黄老之术,造宫观七十二所...[书籍]
以作者同乡辛亥革命将领林述庆军中日记的真实经历为背景,以虚构人物女学生胡秋光为纬,记叙、描写了辛亥至民国元年间社会的鼎沸纷扰状况。[书籍]
北宋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张载提出“太虚即气”的理论,肯定“气”是充塞宇宙的实体,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了各种的事物现象。张载一生著述颇丰,有《文集》、《易说》、《春秋说》、《经学理窟》等等,《正蒙》是张载经长期思考而撰成的著作,是他的哲...[书籍]
【张可久】(约1270—?)元散曲家。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先以路吏转首领官,后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迁为昆山幕僚。因仕途不得意,晚岁久居西湖,以山水声色自娱。他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等词曲唱和,尊马致远为先辈。一生专力写散曲,尤致力于小...[书籍]
故夫子赞《易》而阐形而上之道,以显诸仁而藏诸用,而孟子推生物一本之理,以极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所由生。《大学》之道,明德以修己,新民以治人,人道备矣。而必申之曰“止于至善”。不知止至善,则不定,不静,不安,而虑非所虑,未有能得者也。故夫子曰:“吾十有五...[书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书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