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书籍]
本书选辑医案六十余条,多属内科杂病。作者强调“医贵精详”。其治案,辨证审脉较细致,四诊合参,尤参掌握疾病的标本缓急,智圆行方,理法有致。[书籍]
丛桂草堂医案清袁焯序先大父秀山公云。老医断病如老吏断狱。善断病者必善治病。前哲陆九芝云。案者断也。方者法也。惟能断而有法。乃可称方案。旨哉言乎。夫吾国医学之发明。其源古矣。周秦时代。医师诊病之法。大率注重于气色脉候。听声写形。详见素灵难经。...[书籍]
第一卷论述痘疹、惊风的病因、诊断和治法;二-三卷主要阐发或评论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妇科病疑难病症的治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见解和临证经验。[书籍]
医医医序国朝钦定《四库全书》,经史子集三十六万卷,其未入《四库》以及后出、昭昭在人耳目者,不知凡几。虽未遍观尽识,而流览涉猎,要多不可磨灭。然自四子九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外,大都各成一家言而已。方今四海交通,朝命翻译欧西、东洋各国书籍,以为土壤细流之助有...[书籍]
以内科杂病医案为主,案中对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等作了较详细的记录分析。[书籍]
《景德镇陶录》清蓝浦著●关于《景德镇陶录》景德镇陶录(清)蓝浦原著郑延桂補辑《景德镇陶录》清景德镇人氏兰浦原著,六卷,后经弟子郑廷桂增补为八卷,另加入卷首《图说》和卷尾《陶录余论》共十卷,在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异经堂刻印刷出版(四...[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四遂初堂书目目录类一【经籍之属】提要【臣】等谨案遂初堂书目一卷宋尤袤撰袤字延之无?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简事迹具宋史本传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遂初堂蔵书为近世冠杨万里诚斋集有为袤作益斋书目序其名与此不同然通考引万里序列遂初堂书...[书籍]
《襄阳耆旧记》(又名《襄阳记》)(晋)习凿齿撰三国部分人物卷(一)庞德公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之南沔水上,未尝入城府。躬耕田里,夫妻相待如宾,休止则正巾端坐琴书自娱,睹其貌者肃如也。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自往候之,谓公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书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书籍]
//上手诏在廷云:六玺之用,尚循秦旧。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一段升平光景,不但五星循轨,万点共连珠。//崇宁、大观之间,太史数奏五星循轨,众星顺乡,靡有错乱垂衣本神圣,补衮妙工夫。朝元去,锵环佩,冷云衢。芝房雅奏,仪凤矫首听笙竽。天近黄麾仗晓,春早红鸾扇暖,迟日上金铺。万...[书籍]
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本书原称唐书,后来为了区别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编撰的新唐书,故称旧唐书。全书分本纪、志、到传三部分,共二百卷。还在后唐时期,就对旧唐书的修撰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但直到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九四...[书籍]
《医医医》共分三卷。卷首为《序》及《自叙》。卷一,朝廷对于医者之医方卷二,世界对于医者之医方卷三,医者自医之医方[书籍]
《侣山堂类辩》是张志聪集同学友生及诸门弟子数十人,在侣山堂讲学,探讨医理,讲论方药,钻研中医学术之专题论文集。书中充分反映了张志聪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书籍]
医原清石寿堂吴序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者,术数之本;术数者,阴阳之着。而非知道不能,医可易言乎哉?医之道,譬若宫墙。辨虚实,审寒热,其门径也。门径苟差,何由升堂入室乎?世人涉猎方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