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垂光集明周玺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六垂光集诏令奏议类二奏议之属提要臣等谨按垂光集二巻明周玺撰玺字天章号荆山合肥人宏治丙辰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中为刘瑾所构毙于廷杖瑾败后礼科给事中孙桢疏讼其枉诏复官荫其一孙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上巻载疏十三篇上于宏治朝者七上于正徳朝者六言...[书籍]
李公案(又名《李公案奇闻》)清·惜红居士编纂版本:清光绪廿八(1902)年文光楼刊本。此书仅为初集,未知后续二、三、四集是否出版。三十四回。作者:题“惜红居士编纂”。内容:叙述李持钧为官公正丶公平断案的故事。李持钧即清光绪年...[书籍]
檇李谱(清)王逢辰著檇李谱序瑶星孕实,谪天上之长庚;香雨弥空,现佛门之种子。上方证果,灌此醍醐;远道贻珍,重于琼玖。天生尤物,地得嘉名,自来果属之贵,蓋未有逾于檇李者也。当夫花开二月,子结三春;仗嘘指于和风,惧飘零于阴雾。金铃昼护,先愁莺燕争含;银烛宵龙,...[书籍]
李公案是通过李公断案故事,揭示了豪绅恶霸鱼肉百姓的底层社会现实,对清末地痞模行、黑社会势力猖獗的现状,也有所披露,反映了底层民众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呼唤,作品艺术上并不出众,语言浅陋,部分叙述还显得拖沓啰嗦。然而情节尚属新鲜,对案件侦察过程的叙述,打破了以往公案小说...[书籍]
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白行简为传述。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伏。其父爱而器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书籍]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书籍]
大明光宗贞皇帝宝训卷之一内文缺□□□□□年九月辛亥朔礼部进大祀日册□□□□□册还宫时□□□□□侍侧□□□□□句曰敬天地□□□□□母□□□□□□□□月四日有男子张差持梃□□□□□法司究问而喜事者倡为谋危国□□□□□情皇皇□□□□□□□□□□群疑二十八日□□□□□臣于慈宁宫门...[书籍]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民国汪国垣○俞樾与袁随园袁简斋(枚),己未朝考题为《赋得因风想玉珂》,有句云:“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刻画“想”字甚佳。时总裁诸公以为语涉不庄,将摈之。大司寇尹文端(继善)争曰:“此人肯用心思,必年少有才者,尚未解应制体裁耳。此庶吉士所以需教习也。倘进...[书籍]
《唐李问对》一作《李卫公问对》,是《唐太宗与李靖问对》一书的简称。全书因以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而得名。自《唐李问对》一书行世以来,历代学者就普遍认为此书是北宋仁宗时(1023—1063年)人阮逸的依托之作。如陈师道(1052—1101年)...[书籍]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一〕南陽蔡陽人,〔二〕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三〕發生舂陵節侯買,〔四〕買生鬱林太守外,〔五〕外生鉅鹿都尉回,〔六〕回生南頓令欽〔七〕,欽生光武。光武年九歲而孤,養於叔父良。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日角...[书籍]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序据广本补朕闻唐虞之迹纪于典谟文武之政布在方册所以昭垂百代启佑后人夐乎尚矣我二祖列宗创守同道著令史官簪笔丹陛一言一动大书特书暨乎因革钜典臣下章奏莫不综而载之以备一朝之史今所藏实录圣德神功大较可睹已维我皇考光宗贞皇帝聪明天纵岐嶷夙成出阁蚤近乎师儒讲...[书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书籍]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礼》:“祖有功而宗有德”,光武中兴,故庙称世祖。《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伏侯《古今注》曰:“秀之字曰茂。伯、仲、叔、季,兄弟之次。长兄伯升,次仲,故字文叔焉。”南阳蔡阳人,南阳,郡,今邓州县也。蔡阳,县,故城在...[书籍]
光宣诗坛点将录民国汪国垣(曩与义宁曹东敷同客南昌,又同寓简庵、思斋昆仲家,昕夕论文,极友朋之乐。东敷诗学黄陈,颇为当代名流所推许,与愚一见即定交。盖愚早年言诗,夙服膺元佑诸贤,与所论不谋而合也。东敷言:“并世诗人,突过乾嘉。昔瓶水斋主人曾有《乾嘉诗坛点将录》之作。子于并世...[书籍]
李煜从最高的君主沦落成为最低的“臣虏”,从客观上讲,很少人有他这种惨痛的经历;从主观上讲,有这种经历的人又没有他的才情。而他却能用血和泪,用自己的生命,写出人生悲剧中的真情实意。因此,李煜词就成为千古绝唱了。本书为“图文典藏本许译中国经典诗词”丛书之一,精选了...[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