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
○唐李崇贤上文选注表文林郎守太子右内率府录事参军崇贤馆直学士臣李善。臣善言:窃以道光九野,缛景纬以照临。德载八埏,丽山川以错峙。垂象之文斯著,含章之义聿宣。协人灵以取则,基化成而自远。故羲绳之前,飞葛天之浩唱;娲簧之后,掞丛云之奥词。步骤分途,星躔...[书籍]
《原善》清戴震卷上余始为《原善》之书三章,惧学者蔽以异趣也,复援据经言疏通证明之,而以三章者分为建首,次成上、中、下卷。比类合义,灿然端委毕着矣,天人之道,经之大训萃焉。以今之去古圣哲既远,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藏之家塾,...[书籍]
善俗要义(元)王结着●目录一曰务农桑二曰课栽植三曰广储蓄四曰育牝牸五曰畜鸡豚六曰养鱼鸭七曰兴水利防水患附八曰殖生理九曰治园圃十曰办差税军站钱附十一曰聚义粮十二曰勤学问十三曰敦孝悌十四曰隆慈爱训子弟附十五曰友昆弟十六曰和夫妇十七曰别男女十八曰正家室十九曰尊官长二十曰亲师儒二...[书籍]
《父师善诱法》是唐彪创作的科普百科类书籍。父子之间,不过不责善而已。然致功之法与所读之书,不可不自我受也。[书籍]
内容:叙述恶徒李雷恶贯满盈终遭恶报的故事。[书籍]
《父师善诱法》(清)唐彪撰父子之间,不过不责善而已。然致功之法与所读之书,不可不自我受也。孔子于伯鱼,亦有学诗、学礼之训。今怠忽之父兄,不能设立善法教其子弟,又不购觅好书与之诵读,事事委之于师。不知我既无谆切教子弟之心,师窥我意淡漠,恐亦不尽心训诲矣。父兄...[书籍]
檇李谱(清)王逢辰著檇李谱序瑶星孕实,谪天上之长庚;香雨弥空,现佛门之种子。上方证果,灌此醍醐;远道贻珍,重于琼玖。天生尤物,地得嘉名,自来果属之贵,蓋未有逾于檇李者也。当夫花开二月,子结三春;仗嘘指于和风,惧飘零于阴雾。金铃昼护,先愁莺燕争含;银烛宵龙,...[书籍]
李公案(又名《李公案奇闻》)清·惜红居士编纂版本:清光绪廿八(1902)年文光楼刊本。此书仅为初集,未知后续二、三、四集是否出版。三十四回。作者:题“惜红居士编纂”。内容:叙述李持钧为官公正丶公平断案的故事。李持钧即清光绪年间享有“北直廉吏第一”盛...[书籍]
李公案是通过李公断案故事,揭示了豪绅恶霸鱼肉百姓的底层社会现实,对清末地痞模行、黑社会势力猖獗的现状,也有所披露,反映了底层民众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呼唤,作品艺术上并不出众,语言浅陋,部分叙述还显得拖沓啰嗦。然而情节尚属新鲜,对案件侦察过程的叙述,打破了以往公案小说...[书籍]
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白行简为传述。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伏。其父爱而器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书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书籍]
《唐李问对》一作《李卫公问对》,是《唐太宗与李靖问对》一书的简称。全书因以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而得名。自《唐李问对》一书行世以来,历代学者就普遍认为此书是北宋仁宗时(1023—1063年)人阮逸的依托之作。如陈师道(1052—1101年)...[书籍]
李煜从最高的君主沦落成为最低的“臣虏”,从客观上讲,很少人有他这种惨痛的经历;从主观上讲,有这种经历的人又没有他的才情。而他却能用血和泪,用自己的生命,写出人生悲剧中的真情实意。因此,李煜词就成为千古绝唱了。本书为“图文典藏本许译中国经典诗词”丛书之一,精选了...[书籍]
李义山诗集注吴江朱鹤龄撰序申酉之岁,予笺注杜工部诗于红豆山庄。既卒业,有友人谓予曰:“玉溪生诗,沈博絶丽,王介甫称为善学老杜,惜从前未有为之注者。元遗山云:诗家総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子何不并成之,以嘉恵来学?”予因翻核新旧唐书,本传,以及笺启序状诸作所载,于英...[书籍]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太宗曰:“高丽数侵新罗,朕谴使谕,不奉诏。将讨之,如何?”靖曰:“探知盖苏文自恃知兵,谓中国无能讨,故违命。臣请师三万擒之。”太宗曰:“兵少地遥,以何术临之?”靖曰:“臣以正兵。”太宗曰:“平突厥时用奇兵,今言正兵,何也?”靖曰:“诸葛亮七擒孟获,无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