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河间伤寒医鉴元马宗素伤寒医鉴天道有遭世而兴,事有遇时而显,此古今之常理,出于自然者也。且谓儒书衰灭,以后邪说蜂起,以淆乱六经之道,红紫乱朱,无以折衷。孝武皇帝,举用俊茂,罢黜百家之非,而六经之道始明。自汉而降,注述繁错,医书尤甚。...[书籍]
中国古代的一篇医学论著,对各种伤寒症状做了仔细且全面的对症分析,从中医的角度提出详细的用药处方,并给出数十余种详细的中药附方。是我国中医史上一篇极具代表性的学术文章。[书籍]
伤寒医鉴元代·马宗素公元1271年—1368年又名《刘河间伤寒医鉴》,伤寒著作。一卷。金·马宗素撰。此书为继承发扬刘河间火热论之力作,所论多是热证,用药力主寒凉。自医鉴、脉证、六经传受至小儿疮疹共12条...[书籍]
伤寒心要金·镏洪公元1127年—1279年又名《河间伤寒心要》,伤寒著作。一卷。金·镏洪编(亦有题作金·刘完素著)。本书以伤寒为名,实际以温热病为主,其理论依据及所用方药,大体上属于刘完素一派,后人将此书附刊...[书籍]
伤寒直格金·刘完素撰公元1127年—1279年《伤寒直格》,伤寒著作。①旧题金·刘完素撰,葛雍编。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三卷(原为六卷,或称六集)。全书仅17009字,从热病证治角度发挥伤寒蕴...[书籍]
伤寒捷诀清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序伤寒捷诀者。予祖宫方则公之所着也。自古以来。伤寒之书。何啻充栋。而或失。或失则杂矣。且其间各执所见。建词立论。往往不同。问津者恒苦之。予祖上自黄帝素问。下及仲景河间东垣丹溪诸书...[书籍]
一、《伤寒论》的内容《伤寒论》是东汉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伤寒病证的部分。《伤寒杂病论》原16卷,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该书至魏晋时已有散失,经王叔和收集整理始得存世,后在流传过程中析分为《伤$##...[书籍]
伤寒直格序习医要用直格,乃河间高尚先生刘守真所述也。守真深明《素问》造化阴阳之理,比尝语予曰:伤寒谓之大病者,死生在六、七日之间。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古今亦通谓之伤寒热病。前三日,太...[书籍]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公元25-220年《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书籍]
《伤寒论》,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书籍]
伤寒寻源清吕震名序余既为吕君村作传。从其子小茂才索君遗箸。得内经要论一卷。伤寒寻源三卷。受而读之。因忆与君交念年。辄能仿佛君况。君治病之暇。好饮酒。善弈棋。余常过君。几上纵横残帙。一编烂然。则所箸伤寒寻源也。床头越酿一瓮。旁几楸枰一...[书籍]
伤寒论翼清柯琴自序世之补《伤寒》者百余家,究其所作,不出二义:一则因论本文为之注疏,犹公、谷说《春秋》也;一则引仲景之文而为立论,犹韩婴说《诗》而为《外传》也。然引征者,固不得断章取义之理;而注疏者,反多以辞害义之文。初不知仲景先师着《伤#$...[书籍]
伤寒补例清周学海叙伤寒。病因也。非病证也。以因为名。求本也。伤寒见证。变化无端。非仲景六经主证。所能赅括。后人拘执。凡不在仲景文内者。概不敢求之伤寒。间有窥见一隙。又不敢显违众论。但曲为之说曰。是伤#$...[书籍]
伤寒括要明李中梓自序伤寒证治。自古难之。始于仲景。后贤纂述。无虑百家。而在人耳目间者。十有余种。不患。畴能千支万派。汇归一源。而有张长沙。若合符节耶。自非丹铅几偏。而髓竭心枯者。未易语也。余发始燥。便读仲景书。今且雪盈巅矣。上下南阳易水...[书籍]
伤寒捷诀者.予祖宫方则公之所着也.自古以来.伤寒之书.何啻充栋.而或失.或失则杂矣.且其间各执所见.建词立论.往往不同.问津者恒苦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