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书籍]
(宋)单锷提要《吴中水利书》一卷,宋单锷撰,锷字季隐,宜兴人。嘉祐四年进士,欧阳修知举时所取士也。得第以後,不就官,独留心於吴中水利。尝独乘小舟,往来於苏州、常州、湖州之间,经三十馀年。凡一沟一渎,无不周览其源流,考究其形势。因以所阅历,著为此书。元祐六年,苏轼知...[书籍]
《水经》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书籍]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因避太子允乃嫌名(保成)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妻...[书籍]
水蜜桃谱[清]褚华序余至青村之次月,盖沪城卸篆之第四月也。吾园主人光禄李君以园桃见饷,且邮书一册,曰:此亡友褚文学所辑《水蜜桃谱》也,君其序之。余惟柰出华阳,榴产顿逊,细枣以嵭嵣擅奇,文杏以蓬莱名种,莫不疏陆玑、状嵇含,第《七发》之林,备《三都》之赋。是以《橘录》详...[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四泰西水法农家类提要(臣)等谨案泰西水法六卷明万厯壬子西洋熊三拔撰是书皆记取水蓄水之法一卷曰龙尾车用挈江河之水二卷曰玉衡车附以専筩车曰恒水车附以双升车用挈井泉之水三卷曰水库记用蓄雨雪之水四卷曰...[书籍]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的郦道元。三国时的桑钦写了《水经》一书,郦道元作注,得名《水经注》。原有四十卷,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初年已经散失五卷,后人将三十五卷分开,补足四十卷。郦道元(公元469年?~公元527年)...[书籍]
画山水赋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此其格也。逺人无目,逺树无枝,逺山无皴,高与云齐。逺水无波,隠隠似眉,此其式也。山腰云塞,石壁泉塞,楼台树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两蹊,树观顶〈宁页〉,水看岸基,此其法也。凡画山水,尖峭者...[书籍]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南宋时,王的《东都事略》等,书已有零星记载。宋末遗民龚圣与作有《宋江三十六赞》;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记述了宋江等人的事迹。元代有25种水浒题材的剧目,水浒故事传到元...[书籍]
《序》曰:《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及其气流届石,精薄肤寸,不崇朝而泽合灵宇者,神莫与并矣。是以达者不能恻其渊冲,而尽其鸿深也。昔《大禹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录...[书籍]
《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续书,讲述梁山泊劫后幸存的李俊、阮小七、李应、燕青等英雄,再度聚啸山林,反对奸臣恶霸,抗击金兵入侵,最后到海岛创基立业的故事。和《水浒传》相仿,书中故事也是从梁山泊开始。弃官家居的阮小七到梁山泊祭奠宋江等亡灵,被原蔡京爪牙张干办捉...[书籍]
○河水一昆仑墟在西北,(赵改墟作虚,下同。戴亦改下《山海经》文作虚。守敬按:言河源者当以《汉书·西域传》为不刊之典,以今日与图证之,若重规叠矩,作《水经》者惟但言葱岭、于阗未明,言昆仑不能知昆仑所在。又见《史记·大宛传赞》云,恶睹所谓昆仑,《汉书·张骞传赞...[书籍]
夫士以□□发家一旦□祸□□□□□案牍□□两造□□掾史胥役各□□猾智以豪我一堂之上□□□墙为宋□□彷皇太息功□所求□所任也□生所业□所効也□□□□居□采循良必将学法□以吏为师乎安在□术所以□□务哉吾□子不云乎分患□位患所以立而又曰□居以求□志夫圣矣之志□它要在使民各均其所□□□□以...[书籍]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书籍]
太极晕亦名太权圈、晕圆,指缠绕穴心的迷蒙水气所形成的微茫隐湿的圆环,以其朦胧肪如日、月之晕环,故名曰晕。徐善继《女子须知·穴法》:“于穴场回顾,见有圆晕在微茫隐湿之间,是谓大极晕。《穴法·口诀》云:‘倘隐微微,仿仿佛佛,粗看有形,细看无形。’赵缘督《穴诀》:“远看则有,近...[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