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
《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等》一杀里克章□□□□□杀里克,□□曰:「君□□□□□□□□□□□□□□□□□□1□□□晋将□□□□者□□□□□□□□□□□□□□□□□□□□2□□□解,舍□□□几其后者也。今杀里克,□□□□□□□□□□□3□□□者死,忠者□□□疾之,几或...[书籍]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书籍]
所辑《日知录》,孤怀闳识,殚见洽闻,国史本传称之为“精诣之书”。然止云三十卷。潘稼堂所刊三十二卷已溢出原数之外,此四卷又溢出于稼堂所刻之外,其故何欤?余维自古磊落奇伟之士,其绪论足以扶世翼教者,虽残编断简,至一句一字之微,後之$#...[书籍]
《文献通考》是马端临以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记载上古到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沿革的文化通史。他从咸淳九年(1273)开始准备,至元二十七年(1290)开始纂写,直至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始告竣。全书包括二十四门,三百四十八卷。其中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书籍]
按《王氏族谱》,系唐僖宗时兵部尚书璧、谥大献之后,其隶泰之始祖为伯寿公,至先生凡七世。考□(左“王”右“工”),字纪芳,号守庵,古朴坦夷,乡党称长者云。癸卯,明献宗成化十九年,夏六月丁丑,先生生。(1483)十六日乙巳时也。手有肉珠,左...[书籍]
昔荀卿子曰:"欲观圣王之迹,则於其粲然者矣,後王是也。君子审後王之道,而论於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然则考制度,审宪章,博闻而强识之,固通儒事也。《诗》、《书》、《春秋》之後,惟太史公号称良史,作为纪、传、书、...[书籍]
而此钱四出,散於四方之外乎,遂皆如其言。孝灵皇帝何皇后生太子辩。帝数失子,不敢正名,养于道人史子眇家,号曰史佚。袁绍将兵入宫,诛诸黄门。张让等逼迫以尺一诏开大夏门,将帝及陈留王出,不知所知。献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近侍,莫非曹氏党旧恩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书籍]
湖西烟屿楼藏四部书六万卷,尽发而读之,丹黄杂下,穷旦夕弗倦。溴遭兵燹,图籍俱尽,乃营新宅,购藏如其旧,寝息于中,老而弥笃,覃思精诣,著书数百卷。晋世有《徐偃王志》,《博物志》曾引录,后亡佚。徐氏此书亦名为《徐偃王志》,广征博引,严谨考证,对先秦古徐国历史研...[书籍]
徐偃王志清徐时栋●卷首●卷一记事第一上●卷二记事第一下●卷三世系第二●卷四地理第三●卷五冢庙第四●卷六论说第五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学者称柳泉先生,浙江鄞县人。资性通敏,委己于学。道光丙午举人,以输饷授内阁中书。两上春官,即家居不复出。湖西烟屿楼藏四部书六万卷,尽发而...[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七今献备遗传记类三总録之属提要臣等谨案今献备遗四十二卷明项笃寿撰笃寿字子长秀水人是编専采明代名臣事迹编为列传起洪武讫嘉靖计二百四人盖本袁袠所著而稍增损之明史艺文志亦载有其目其曰备遗者自序谓姑备遗忘盖谦言之不敢以作史自任也明代...[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四王氏农书农家类提要【臣】等谨案王氏农书二十二卷元王祯撰祯字伯善东平人官丰城县尹文渊阁书目曰王祯农书一部十册读书敏求记曰农桑通诀六谷谱四农器图谱十二总名曰农书永乐大典所载并为八卷割裂缀合已非其旧今依原序条目以类区分编为二十二卷其书典...[书籍]
「此王维诗底本,为方舟子转送,施铁民提供。本猫据中华书局排印本《全唐诗》(1979年平装本)校订,并以清赵殿成之《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参校。除改正了输入及转码的错字之外,补录了《全唐诗》中所有的题注和题序。老猫谨识。一九九七年七月京...[书籍]
一名《秦王演义》明澹圃主人(即诸圣邻)编次唐朝开国演义卷—第一回李公子晋阳兴义兵唐国公关中受隋禅第二回唐高祖郊天颁大赦王世充毁诏杀钦差第三回洛阳城世充被围北邙山秦王受诱第四回唐秦王私看金墉地程咬金斧劈老君堂第五回唐秦王失陷金墉刘文靖亲赍软表第...[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二皇王大纪总目编年类卷一三皇纪五帝纪卷二五帝纪卷三五帝纪卷四五帝纪卷五三王纪卷六三王纪卷七三王纪卷八三王纪卷九三王纪卷十三王纪卷十一三王纪卷十二三王纪卷十三三王纪卷十四三王纪卷...[书籍]
作者氾胜之。原名《氾胜之》,《汉书。艺文志》著录为18篇;《隋书。经籍志》始称为《氾胜之书》,以后就通用此名。原书约在北宋初期亡佚,现存的《氾胜之书》是从《齐民要术》等一些古书中摘录的原文辑集而成,约3500字。内容有耕田法、溲种法、穗选法、区田法,以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