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德秀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书籍]
说明《洪秀全演义》五十四回,为未完稿的刊本,三十八万五千字。黄小配(1873-1913)又名世仲、世次郎,笔名黄帝苗裔(一署黄帝嫡裔),广东番禺人。他是早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前,在香港和广东宣传革命,主编过同盟会的报纸《中国日报》。辛亥革命后,任广东民团局局长。1913年...[书籍]
(清)徐士俊野君德为妇之道,在女己见。幽闲贞静,古人所羡。柔顺温恭,周旋室中。能和能肃,齐家睦族。二南风始,礼法备矣。言男唯女俞,礼分内外。长舌阶厉,雅诗深戒。林下风清,厥惟应对。不逾阃阈,专警士昧。容闺房之秀,实惟容仪。非尚妍华,无俾俗嗤。凝妆俨然,可对明镜。周...[书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书籍]
丙午夏之日,偶过友人赵公斋头,见几上有《养真集》一卷。因溯其书之渊源,乃得之海甸慧福寺,寺僧得之陈提台,提台又得之其家西席,遂借归。阅之系隐士养真子所著,惜其不表姓名,盖赤松黄石者流也。其书,由儒悟禅,就虚灵而养舍利;由禅证道,借般若而炼金丹。谈空则皆拈花面壁之#$...[书籍]
今抄《闺秀诗》,复得林余二家眷属遗篇,仍以弁诸卷端,亦佳话也。◎苏世璋苏世璋,字文圭,漳浦人,归海澄公黄立斋,有《瑞圃诗抄》。《过富春渚》云:“解缆富春渚,清晨展游眺。遥山杂云雾,逝湍见奔峭。迢迢千里帆,缅邈区中妙。?奇岸纷参错,赤亭山照耀。氵存至殷殷雷,翻浪闻叫啸。涉险抱...[书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八真迹日録艺术类一【书画之属】提要【臣】等谨案真迹日録五卷明张丑撰前有丑自题称书画舫成鉴家谓其麤可观览多以名品卷轴见示就正因信手笔其一二命曰真迹日録随见随书不复差次时代葢以渐缀缉成编也此本为鲍士恭家知不足斋所刋凡原本所载与书画舫重复者如虞永...[书籍]
孔易阐真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体述门人冲和张阳全校阅后学孙明空重刊大象传上乾下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天,其德健,上乾天,下乾天,是天之一气上下流行不息,行健之象也。君子有见于此,知人资天之气而始,即有此天之健德,此德本来流行不息,无一时间断,...[书籍]
本书是我国近代小说史上一部重要作品,它是继史学著作《太平天国战史》以后,第一部热情歌颂太平天国革命历史的长篇小说。作者把太平天国革命这一实绪纷繁、人物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加以概括和剪裁,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并以艺术的笔触,描绘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兴起、壮大、衰亡的过程。小...[书籍]
《景德镇陶歌》[清]南昌龚鉽季适着●序余居浮梁幕四年。浮梁去景德镇二十里。每常往返必过镇。尔时谒御窑厂探坯房窑户。看满窑辄经日二三。朋好多土著。为指窑瓷攻苦皆一。一穷其原委。余为谱之歌诗得百首闲及风俗。旣泛舟江淮乃失之时。隔七庚率从友人处拾得前稿。爰録出六十首。题曰...[书籍]
《通玄真经》即《文子》。唐玄宗崇道,於天宝元年(742)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称其书为《通玄真经》。刘向《七略》存《文子》九篇,《汉书。艺文志》录九卷。梁阮孝绪《七录》作十卷,《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为十二卷。过去历来被认作伪书。1973年,河北定...[书籍]
德隅斋画品(宋)李廌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八德隅斋画品艺术类一书画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徳隅斋画品一卷宋李廌撰廌字方叔阳翟人少以文字见知于苏轼后轼知举廌竟不得第终偃蹇而卒轼诗所谓平生浪说古战场到眼空迷日五色至今传为故实者即为廌作也是编所记名画凡二十有二各为序述品题陈振孙书录解...[书籍]
(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一(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父师真人长春子,姓丘氏,名处机,字通密,登州栖霞人。未冠出家,师事重阳真人。而住磻溪、龙门十有三年,真积力久,学道乃成。暮年,还海上。戊寅之前,师在登州,河南屡欲遣使征聘,事...[书籍]
《禅真逸史》的情节十分曲折,整体构架是一个佛教故事,它先写澹然的德行,意在强调佛家的精神修炼,其后专叙杜伏威诸人之事,也是借以展示澹然的事业和高风。我国古代小说中,没有哪一部作品如此鲜明地打上这种宗教思想密切交融的印记,这就为它在思想文化史和小说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