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老子注》二卷,魏王弼撰。案《隋书·经籍志》载老子《道德经》二卷,王弼注。《旧唐书·经籍志》作《玄言新记道德》二卷,亦称弼注,名已不同。《新唐书·艺文志》又以《玄言新记道德》为王肃撰,而弼所注者别名《新记玄言道德》,益为舛互。疑一书而误分为二,又颠...[书籍]
武億曰:分老子道經卷上,德經卷下,亦與古本相彷。後陸放翁題跋云:「晁以道謂王輔嗣老子曰:『道德經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猶近於古。』今此本已久離析。」然則宋已失輔嗣定本。今邢氏論語疏引老子德經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此其可徵之一也。...[书籍]
普遍认为《老子》是一部晦涩的书。理解这部困难的书的最好就是“逐字逐句”地去读它。也就是说,从基础的基础作起。人们指责,这种或许是愚蠢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简直就是在开玩笑。因为年代久远,令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某个字、某个词或某句话可能根本就是后来的讹传而已!但即使这样,也...[书籍]
张道陵的《老子想尔注》以《道经》为后,创五斗米道,将老子奉为“太上老君”,为道教教祖,是为早期道教经典==============================================================================《老子想尔注》是早期道教的主要著作,一名《#$...[书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书籍]
倉甚虛服文采帶利□□食貨□□□□□□□□□□□□善建□□拔□□□□□子孫以?祀□□□□□□□□□□□□□□□余修之□□□□□□□□□□□□□□□□□□□□以身□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觀□□□□□□□□□□□□□□□之厚□比於赤子逢??地弗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书籍]
又如傅、范古本,夏竦古文四声韵所引古老子,及托名王羲之帖本等,均加以批判的选用。(二)本书在校勘方面,以严可均铁桥金石跋中老子唐本考异所校三百四十九条为主,魏稼孙绩语堂碑录,或正严误,或补严阙,共四十三条,次之。余如纪昀、毕沅、王昶、吴云之校老...[书籍]
“吾不知谁子,像帝之先。”吾事,道也。帝先者,亦道也,与无名万物始同一耳。未知谁家子能行此道,能行者便像道也,似帝先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苟。”天地像道,仁於诸善,不仁於诸恶,故煞万物恶者不爱也,视之如刍草如苟畜耳。“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苟。”圣人法天地,仁於...[书籍]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①或...[书籍]
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书籍]
《老子注》二卷,旧本题河上公撰。晁公武《读书志》曰:太史公谓河上丈人通《老子》,再传而至盖公。盖公即齐相曹参师也。而葛洪谓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汉孝文时居河之滨。侍郎裴楷言其通《老子》,孝文诣问之,即授《素书道经》。两说不同,当从太史...[书籍]
野老书玉函山房辑佚书农家书目目录序上农篇任地篇辩土篇审时篇序《野老书》一卷,撰人名氏阙。案《汉志农家》有《野老》十七篇,注「六国时在齐楚间。」应邵曰:「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隋》、《唐志》皆不著录,书佚已久。考《吕氏春秋》载《...[书籍]
老圃良言明嘉兴巢鸣盛止庵述生世业缘芟除殆尽村居荒僻祇邻并一二老圃相与往还尝为余言种植之事大要有十依法试之罔有不效嘉蔬美果实叨其惠因述为老圃良言以告世之从事灌园者一曰下种核宜排子宜撒其法收投头干实悬通风处临种少晒择向阳所以肥土铺半将核尖向上排定再以肥...[书籍]
《老残游记》是刘鹗(1857—1909)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发表时署名“洪都百炼生”,后来改署“鸿都百炼生”。[1]他原名孟鹏,字云抟,后字铁云。清江苏丹徒人。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曾师事太谷学派周星垣的传人李光炘,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他的父亲刘成忠,咸丰二年不...[书籍]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序上籍食治养老益气方第一食治老人眼目方第二食治老人耳聋耳鸣诸方第三食治老人五劳七伤诸方第四食治老人虚损羸瘦诸方第五食治老人脾胃气弱方第六食治老人泻痢诸方第七食治老人烦渴热诸方第八食治老...[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