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书籍]
苏轼集,就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集。广义的苏轼集包括《东坡全集》《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大全集》《东坡备成集》《苏轼全集》《苏轼文集》《东坡乐府》等作品集。苏轼一生著作甚丰,他的著作集子情况比较复杂。早在苏轼生前就有《...[书籍]
苏沈良方北宋沈括及苏轼撰原序予尝论治病有五难,辨疾、治疾、饮药、处方、别药,此五也,今之视疾者,惟候气口六脉行五以一二药书,其服饵之节,授之而已;古以治疾者,先知阴阳运历之变故,山林川泽之窍发。而又视其人老少肥瘠,贵贱居养,性术好恶,忧喜劳逸,顺其所宜,违其所不宜...[书籍]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景祐三年十二月(按公元已是1037年初)生于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县),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年六十六。他生活在宋朝比较“承平”的一段时代里。在他生前五十八年,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争和...[书籍]
伤寒来苏集卷一伤寒总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书籍]
本书近似医学随笔的体裁,广泛论述医学各方面问题,卷1为脉说、脏腑、本草及灸法;卷2~5介绍内科杂病及治疗方药;卷6为养生及炼丹;卷7~10论述五官科、外科、儿科、妇科疾病及治疗方药。各种疾病多附以验案,对本草性味、采集、配伍、剂型的论述也很精辟。治疗方药多经作者耳闻目睹后所辑,简便易行而...[书籍]
本书批诸注家之谬,悟仲景之旨,堪称历代注疏《伤寒论》的上乘之作。本书适合中医各科临床医师参阅。[书籍]
分纂黄君,殚精于此,爰搜古今,凡在苏境,涉司法者,上溯正史,并及《实录》,下逮杂史。藩国兴狱,两汉最甚。吴楚之刑,反形已具。其他诸狱,不免枉诬。六代都此,赦令颇多。恤刑听讼,亦见注重,尝议访律,迄未施行。时有异狱,仍多矜宥。中唐而后,藩镇权重。韩滉、李绅,皆名严厉,每轶法...[书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为著名散文家,哲宗元祐年间参加过治河争论,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对者。元丰五年(1082年)河归北流后,依然决溢不断。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朝廷命“秘书监张问相度河北水事”,十...[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三苏氏诗集传诗类提要【臣】等谨案苏氏诗集传二十卷宋苏辙撰其説以诗之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疑为毛公之学卫宏之所集录因惟存共?端一言而以下余文悉从删汰案礼记曰驺虞者乐官备也貍首者乐防时也采苹者乐循法也是足见古人言诗率以一语括其防小序之体...[书籍]
其孙都督孟特木,生有智略,将杀祖仇人之子孙四十余,计诱于苏苏河虎栏哈达山名下黑秃阿喇黑秃华言横也阿喇岗也,距鳌朵里两千五百余里,杀其半以雪仇,执其半以索眷族,既得,遂释之。于是孟特木居于黑秃阿喇。都督孟特木生二子,长名充善,次名除烟。充善生三子,长名拖落,次名脱一...[书籍]
当时,四川成都府眉州眉山县,有一大贤,姓苏名洵,字曰明允,号称老泉。此人才高志大,不乐读书,笑傲山林以自乐,流连诗酒以为欢。为人仗义轻财,好施乐善。夫人程氏,蜀郡儒家之女。常劝老泉读书,以取科第。老泉不从。一日,因纵酒感疾,闲居在家。见程夫人亲笔写了几句,题在书房壁间:童...[书籍]
前言原序序例言第一卷周、秦、汉第二卷吴第三卷晋(一)第四卷晋(二)第五卷晋(三)第六卷宋第七卷齐第八卷梁第九卷陈、隋第十卷唐(一)第十一卷唐(二)第十二卷杨吴第十三卷南唐第十四卷宋(一)第十五卷宋(二)第十六卷宋(三)第十七卷宋(四)(附金)第十八卷元至元第十九卷元至正第二十卷明...[书籍]
论语拾遗(宋)苏辙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八论语拾遗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论语拾遗一卷宋苏辙撰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畧解其兄苏轼谪黄州时撰论语说取所解十之二三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轼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轼书宋志作四卷文献通考作十卷今未见传本莫...[书籍]
然蔡绦《铁围山丛谈》,载苏轼、苏辙同入省试,有一题轼不得其出处,辙以笔一卓而以口吹之,轼因悟出《管子注》。则宋时亦采以命题试士矣。且古来无他注本,明刘绩所补注,亦仅小有纠正,未足相代。故仍旧本录之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