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家正眼明·李中梓公元1642年《诊家正眼》,脉学著作。二卷。明·李中梓撰于1642年。原刻本已散佚,1667年,李氏门人尤乘将此书与《病机沙篆》、《本草通玄》合刊为《士材三书》,后世或单行镌版,但内容已经尤氏增补。卷一以《内经...[书籍]
卷一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论述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文中还征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共父、李时珍等诸家脉诊学说,予以分析阐论,作者本人则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叙述了望、闻、问三诊;卷二考核各家脉学理论,用四言歌诀的形...[书籍]
诊家正眼明李中梓卷一脉之名义《内经》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此明胃气为脉道之根,脏腑之本,气血之所由出也。凡人之生,皆受气于谷,万物资生之本也。凡谷之入,必先至于胃,万物...[书籍]
诊家枢要元·滑寿公元1359年《诊家枢要》脉学著作。元·滑寿约撰于1359年。本书有清·周学海评注本,周氏于卷后附录诸脉条辨(出程丈囿《医述》)及持脉总论(出李中梓《士材三书》)。本书专论脉诊,滑氏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精脉学,他会通了元以前的脉学...[书籍]
诊家枢要元滑寿序天下之事。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言简而尽。事核而当。斯为至矣。百家者流。莫大于医。医莫先于脉。浮沉之不同。迟数之反类。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抑亦以对待而为名象焉。有名象而有统会矣。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盖凿凿也。求脉之明。为脉之晦。或者曰。脉之...[书籍]
诊家直诀序目医有四科,曰脉、曰证、曰药、曰方,知脉而后知证,知药而后能方,故脉尤汲汲也。拙着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凡四种。都十二卷,博采百家,参以已说,名虽四种,义实相承,卷帙既繁,脉络难贯,专取一种,又苦弗完,兹特撮...[书籍]
百家者流。莫大于医。医莫先于脉。浮沉之不同。迟数之反类。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抑亦以对待而为名象焉。有名象而有统会矣。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盖凿凿也。求脉之明。为脉之晦。或者曰。脉之道大矣。古人之言亦伙矣。犹惧弗及。而欲以此统会该之。不既太简乎。呜呼。至微者脉之理。而名象着...[书籍]
望诊遵经清汪宏叙予先君石城翁。讳坤坚。字义彰。读书之暇。尝谓予曰。医之为道。至精至微。明辨而行之。则可以济众。冒昧而施之。适足以杀人。尔学医有年矣。抑亦知其要否。予起而对曰。昔轩辕氏定本草。作内经。卢扁雷桐。莫不遵其规矩。汉晋唐宋。鲜能出其范围。今读其遗文。会其旨趣。其法...[书籍]
诊宗三昧清张璐序夫人身犹天地也。天地失和。则宇宙为殃。人身失和。则四体为病。所以主之者。在天地惟君。人身惟心。故心为君主。君失其治。则宇宙灾困。心失其养。则四体疾。其弭灾困。惟相之调和燮理。治疾。亦惟医之调和燮理。故曰。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然相失政则残民。医误治则残命。相...[书籍]
《眼科奇书》系清代渝州(今重庆市)李氏家藏秘本,著者不详。李氏对此书珍若拱壁,私不轻以示人。蜀东长寿县有孙奉铭者,与李氏相契十余年,始得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暂借—观,遂命其子侄分而抄之。后则按书立方,治眼无不奏效。曾有述古老人,恐《眼科奇书》之名...[书籍]
诊宗三昧清·张璐公元1689年《诊宗三昧》又名《石顽老人诊宗三昧》,系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张璐撰写的诊法专著。全书一卷,十二篇。1~2篇阐明医学宗旨,3~6篇专论脉位、脉象、经络之常与变,7篇详载32种脉象,8篇详述古今辨证论脉异同及脉证不合等,9~12篇讨论之...[书籍]
望诊遵经清·汪宏公元1644年—1911年《望诊遵经》,诊断学专著。二卷。清·汪宏撰于1875年。作者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其他著作中搜集有关望诊资料予以归纳整理而成此书。内容丰富,持论悉遵经义。上卷叙述望诊的重要性及其掌握运用的基本原...[书籍]
中1~3卷,主论望、闻、问诊。详细论述了颜面、口、鼻、耳、目、齿、舌等部位的各种形色变化,以声音审查疾病的阴阳清浊新久、寒热虚实的方法,通过诊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来了解疾病变化,并详析张景岳“十问”,论三诊详确精要。4~7卷,主论二十九道脉,体、象、主病并参以先...[书籍]
四诊心法清·吴谦《医宗金鉴》为清代吴谦等人所著,是清代学习中医的教科书,也是现代学习中医的一部重要读物,特别是其中各科的心法要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四诊心法要诀》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内容简明,...[书籍]
此书论述多种眼病,方论俱备。卷1为医论,阐述眼的生理、病理、眼病辨证施治原则等;卷2为老年眼病和孙真人(孙思邈)眼科72症秘诀及其治法等;卷3~4介绍时行眼症及妇人、小儿眼病的辨证治疗。后附常用眼科外用、内服方剂及外用药的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