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枢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书籍]
《灵枢》,又称《针经》、《九针》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其在针灸上的绝对权威地位为历代针家所公认。自《灵枢》问世以来,著名注经家前有杨尚善、王冰后有张介宾、马莳、张志聪。近代尤其是近几年出版了许多《灵枢》注本。这些著述为研究《灵枢》做出了重要贡...[书籍]
《灵枢经》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等内容。《灵枢经》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书籍]
中枢龟镜[唐]苏瓌(原注:「字昌容,雍州人,唐中宗宰相。以子颋有宰相器,暇日逡巡举二十七事豫戒之。及颋相,密以示宋璟,请号《中枢龟镜》云。」)宰相者,上佐天子,下理阴阳,万物之司命。居司命之位,苟不以道应命,翱翔自处,上则阻天地之交泰,中则绝性命之至理,下则...[书籍]
自志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命派,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人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精明体健利国利群,故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诚以一般拳家多因注重形式与方法,而演成各种繁畸形怪状之拳套,更...[书籍]
清代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年间,是有清一代的权力中枢机构,但是对于这一机构官方记叙极为简略,《枢垣记略》较全面地汇载了有关军机处的资料,是研究这一机构乃至清代政治、经济、社会的重要史料。作者:(清)梁章矩,(清)朱智撰[书籍]
诊家枢要元·滑寿公元1359年《诊家枢要》脉学著作。元·滑寿约撰于1359年。本书有清·周学海评注本,周氏于卷后附录诸脉条辨(出程丈囿《医述》)及持脉总论(出李中梓《士材三书》)。本书专论脉诊,滑氏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精脉学,他会通了元以前的脉学,结合自己的心得,撰成此...[书籍]
诊家枢要元滑寿序天下之事。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言简而尽。事核而当。斯为至矣。百家者流。莫大于医。医莫先于脉。浮沉之不同。迟数之反类。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抑亦以对待而为名象焉。有名象而有统会矣。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盖凿凿也。求脉之明。为脉之晦。或者曰。脉之道$#...[书籍]
《灵枢经》又名《九卷》、《针经》,还有《九虚》、《九灵》之称。其书共九卷,即《黄帝内经》十八卷之半,因其为《内经》之半,故取名《九卷》。《黄帝内经》,共十八卷,其中《素问》九卷,《灵枢》九卷。秦汉时期本无《灵枢》之名,时人直呼为《九卷》;因首卷《九针十二原...[书籍]
天道偶测蠡吾李塨稿七十岁冬至患类中风病夜不能寐因思古人测天如覆盆如鸡卵似皆未确覆盆鸡卵则天包地外无地以载之矣乃天为一可转之物而日有常度则天为有形有体之物矣而乃无所附着乎无所附着则无边无际何以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确有可测乎孔子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又曰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言天覆而...[书籍]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清汪琥辨自序医学之有素问灵枢。犹吾儒之有六经语孟也。病机之变。万有不齐。悉范围之。不外是也。古之宗工与今之能手。师承其说。以之济世寿民。其功不可究殚。顾吾儒率专精制举。以是为方技。而莫之或习。即涉猎亦未尝及之。愚谓先王之制六经。凡以为民也。有诗书礼...[书籍]
《黄帝内经灵枢略》。撰人及成书年代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书籍]
弘道书序圣人之道着在六经七十子传之汉唐先儒继之以实学裁成英俊各适于用长久治安也天纵圣哲千龄百纪不易觏古今人才计之大都非狂则狷者多不以中道损益任其所偏则流放无底而材不达矣故一归于学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也所处不过饮食男女之闲所习不过兵农礼乐之事非有高远绝伦杳渺难...[书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书籍]
本分上下,上编述道家及预备道教底种种法术,下编述道教发展中教相与教理。全书创见极少,成见也无,不完不备,在所难免,望读者赐教。民国二十三年二月编者识于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