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渊源录
伊庄王朱訏渊(?~1526年)伊定王朱諟鋢嫡一子,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袭封。在位十六年。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薨,卒年不详,无子。弟伊敬王訏淳嗣封。明朝宗室
马录,生卒不详,明朝官员。河南信阳人。同进士出身。官至监察御史。明朝官员
公孙渊(?—238年),字文懿。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太和二年(228年),夺其叔公孙恭位,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孙权,孙权立其为燕王,并遣甲士万人携珍宝前往辽东,公孙渊害怕魏国讨伐,...
伊麟,字梦得,号书樵,满洲旗人。有《种墨斋集》。[人物]
伊陟是商朝重臣伊尹之子,商王太戊继位后,任用伊陟担任相国。由于伊陟辅佐朝政得力,太戊在祖庙称赞伊陟,不把他当臣子看待。伊赞谦让,于是写下《原命》。商朝重臣伊尹之子
环渊(生卒年待考):一作娟环、便娟,尊称娟子、涓子。楚国人。与詹何齐名。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学者,曾讲学稷下。稷下学宫的创始学者之一。环渊为老子弟子,从楚至齐,为输老子道家思想入齐第一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提到的环渊所著“上下篇”,郭沫若认为这实是指《道德经》上下篇,乃环渊所录老子之遗训。他学黄老之术,并阐发叙说黄老学说的旨意,整理老聃语录,写成《道德经》上下篇,对保存道家原始思想资料作出了重要贡献。《汉书·艺文志》著录《蜎子》十三篇,早佚。...
朱膺录,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岷庄王朱楩四世孙,岷顺王朱音埑庶六子,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封为唐年王,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薨,谥唐年恭裕王。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
伊都礼,字立斋,奉国将军赛尔赫子。有《鹤鸣集》。[人物]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夏朝末年生于空桑(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一说河南开封杞县,一说山东菏泽曹县),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
伊嵩阿,字峻斋,满洲旗人。官员外郎。有《念修堂诗草》。[人物]
伊籍,字机伯,生卒年不详,兖州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年少时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伊籍便转投刘备,一起渡江南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帮助刘璋,伊籍亦...
夏伊兰,字佩仙,钱塘人。诸生夏之盛女。有《吟红阁诗钞》。[人物]
褚渊(435年—482年),字彦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南北朝时刘宋、南齐两朝大臣,南齐开国功臣。太常褚秀之之孙、尚书左仆射褚湛之之子。褚渊早年便有时誉,娶宋文帝之女南郡献公主为妻,历官著作佐郎、秘书丞、吏部郎。为宋明帝所信任,迁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并受遗诏为...
吴乃伊,字莘夫,平阳人。诸生,官定海训导。有《石屏山房吟稿》。[人物]
一作伊梦昌。字里不详。唐末不仕,披羽褐为道士。历游山水,先后曾至两浙、江西、湖南等地。天祐十年(913)至抚州南城县。又入湖南马氏幕中。散诞放逸,不拘细谨,饮醉常行歌市中。时人称为伊风子。喜作《望江南》词,遇物即咏,皆有意旨。有异术,时人或目为神仙。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人物]